八哥中文网 > 扶明录 > 第1395章 小郑来了

第1395章 小郑来了

八哥中文网 www.bgzw.com,最快更新扶明录 !

    江畔小城,东流县最近很是热闹。

    先是稀里糊涂就被官兵给收复了,随后突然有数千官兵入城,然后天亮雨停又走了,令人百姓意外的是,这些官兵竟一改往日的尿性即便借宿家中也是客客气气,问他们谁的兵有的说南京的,有的说王体中的,最让他们吃惊的是,城里头有个很大的官,至于多大他们说比丞相还大。

    大明朝有丞相么?

    当然没有了。

    但城里头有大官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小城,很多人甚至刻意的跑到衙门探头探脑想看看大官长什么样。

    大官没见到,却在衙门口看到几个正在钉马掌的官兵,便去好奇的过去打听:“几位军爷打听个事,听说这衙门里头有个京城过来的大官可是真的?”

    常宇抹了抹额头的汗,将手中锤子递给旁边的亲卫,皱着眉头看着那老乡:“问这个做甚,俺咋没听说有啥大官儿”。

    “嘿,昨儿那些官兵说的,莫不成骗俺们的?”

    “嘿,当兵的话也能信啊”常宇打个哈哈:“京城的大官儿哪吃的苦跑这来打仗,若非要说有大官儿,那就是俺咯”众人想想也是,便骂那些当兵的真能扯,又忍不住笑话他:“你这小娃,就不怕风大闪了舌头,对了,那带兵来这打仗的是应该是个大将军吧,是哪位啊?”

    “李岩李将军可曾听过?”众人摇头,常宇撇撇嘴,低声嘀咕:井底之蛙。

    正闲扯时,李慕仙从远处急急奔来,身后还有一个满脸风尘仆仆的锦衣卫,常宇便知有事转身进了衙门,随后那锦衣卫就附耳低语:郑成功到京城了。

    这又是常宇未雨绸缪提前下的一步棋。

    虽说后来牛逼哄哄,但这时的郑成功还只是个南大的学生(南京国子监上学)但他老爹郑芝龙却在福建手握大明最强悍的海军。

    有多强悍?

    稍对郑家略有了解的都知道他的发家史,当海盗那会就和现在的美国航母舰队似的,到处乱窜,谁不服收拾谁。

    天启七年驻台荷军同郑芝龙开战被他一顿暴揍,崇祯六年(1633)已投靠朝廷的郑芝龙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舰队发生了著名的金门海战,这一次又是将这个海上滴滴马车夫揍的屁滚尿流,从此海氛颇息,通贩洋货,皆用郑氏旗号,无儆无虞,芝龙尽以海利交通朝贵,寖以大显””、“八闽以郑氏为长城”。至此,郑芝龙的通商范围广及东洋、南洋各地:大泥、浡尼、占城、吕宋、魍港、北港、大员、平户、长崎、孟买、万丹、旧港、巴达维亚、麻六甲、柬埔寨、暹罗,据估计,兵力有:包涵汉人、日本人、朝鲜人、南岛语族、非洲黑人等各色人种高达廿万人的军力,拥有超过三千艘大、小船的船队,成为华东与华南海洋世界的强权。

    从后世穿越而来的常宇是打心眼里注重海军发展以及国际贸易,所以他必须拉拢郑芝龙与其合作。

    有人会说了,明朝海禁你贸易个毛线啊。

    明朝海禁不错,但同清朝的海禁却是从根本上不同,但都不是啥好事,一个坑国一个坑民。

    明朝实行海禁主要是为了防止倭寇和金银外流,而不是禁止国际贸易。明朝的海禁禁止的是民间互市贸易,以此来推行官方主导的朝贡贸易。这种朝贡贸易在郑和下西洋活动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国家通过这种垄断贸易赚取了巨额的利润。不过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垄断很快被民间走私所摧毁,造成倭患和走私愈演愈烈,明朝的朝贡贸易体系名存实亡。最终在隆庆时期,明朝不得不开关贸易,开放了月港,允许民间百姓贩运东西洋。

    而且明朝的海禁不死板,和西方的交流仍然在维持,特别是明朝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先进文化不排斥。隆庆开关后,明朝已经和世界重新接轨。明朝不仅通过海禁赚取了大量的白银,而且利用传入的西方先进技术和科学文化,实现了军事的革新和对世界的新认识,海防也大为巩固,在和葡萄牙、英国、荷兰等西方殖民者的交锋中都占了上风。

    常宇是一个野心家,他的版图显然不仅仅是大明现有的陆地,所以郑家的线他一定要搭上,所以数月前他才刚上位时,便秘密调动东厂和锦衣卫的人带着他的拜把兄弟方八走水路前往福建联络郑家。

    郑芝龙在崇祯元年九月通过熊文灿投降朝廷,授海防游击,任五虎游击将军坐镇闽海,保护大明的海岸线,打击海盗倭寇以及荷兰人,可以说大明的整个东南沿海都在他的保护之下,相当于大明海军总司令,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没啥人敢招惹他,甚至还得看他脸色,更不要提眼下风雨飘摇中的朝廷了。

    郑芝龙现在已升任总兵官,在老家泉州晋江安海镇修了大宅子安居乐业(永历九年被郑成功放火烧了)至于他儿子郑成功才只是个二十岁的毛头小子,年前才托关系弄到南京国子监上大学,后因为闯贼东征以及白旺北伐开年就没去上学,却没想到被人找上门了。

    那时候的常宇名声还不大,甚至这边都还没听到过他的传说和名头,但当一帮锦衣卫和东厂的人登门送来大明东缉事厂督主的拜帖时,便是一向骄横眼高于顶的郑芝龙惊讶之余也沾沾自喜。

    常宇遣人来就三件事,第一结交,第二帮郑成功转学从南大转到北大,第三拜托郑芝龙帮他大规模收购番薯和土豆并遣船走水路送到京畿。

    第三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因为事关京畿民生,蝗灾,大旱使的河北河南以及山东部分地区颗粒无收,百姓无粮饿殍遍地。

    土豆和马铃薯都是易栽易活抗旱又大产量,简直就是灾年的大救星。

    常宇向郑芝龙保证,所有费用到京城立即结算,他以东厂督主的身份和名誉作保。

    郑芝龙几乎没有一丝迟疑就答应了,虽然他不认识甚至没听过这个太监的名头,但他看出了这个太监的诚心和诚意,他也需要交这种朋友,大明谁的权利最大,当然是皇帝了,自东厂起其历代督主权势都和皇帝差不多了。

    于是郑芝龙一边忙着处理常宇的请求,一边遣人北上打听这个太监,一个月之后传来的消息让他震惊不已,好家伙,天纵之才啊,小小年纪竟能力挽狂澜在京畿横扫闯贼和鞑子,这简直就和自己在海上一样牛逼啊!

    这个人一定要交,于是郑芝龙放开手垫资为常宇收购番薯,土豆,除此之外还有粮食,陆续发船百余艘,并遣海军沿途保护,他儿子郑成功亲自率队进京。

    常宇这段时间忙着南征北战,几乎都忘记了这茬,此时锦衣卫送来消息他一怔之下,连连大呼好,好,好。

    “督主所说的那个什么土豆和地瓜,好吃么,当真产量大的惊人?”李慕仙很是好奇。

    一说这个常宇就来了精神:“简直好吃的不得了,那土豆煮着可以吃,蒸着也能吃,还可以做土豆泥,薯条,薯片,酸辣土豆丝,哎呦,卧槽好久没吃酸辣土豆丝了,还有那烤地瓜,蒸地瓜,地瓜粥……”说着说着常宇的哈喇子就流了下来,可笑的是李慕仙明明没见过但听小太监这么说他竟也忍不住的咽了咽口水:“打完仗咱们赶紧回京去,贫道也要尝尝到底有多好吃!”

    常宇闻言一愣,随即苦笑:“何时回京不是本督说的算,得看左良玉啊”。

    ………………………………

    昨天发现有个书友全书订阅,激动的一笔,感谢书友支持,有票上票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