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中文网 > 庶女生存手册 > 第八十二章 法事

第八十二章 法事

八哥中文网 www.bgzw.com,最快更新庶女生存手册 !

    第八十二章 法事

    大老爷和大太太都首肯了要做法事,杨家顿时就热闹了起来。

    百芳园里请了观音山的尼姑来念七七四十九日的经,外院里也请了慧庆寺并寒山寺的高僧来念经驱邪,连九哥一并都不上学了,在师父身边跟着念经,又得了开过光的玉佩随身佩戴。

    杨府里里外外都大扫除了一遍,上下又统一置办了几身新衣,并还给几间出名的善堂捐献了银米药材,一并欧阳家开设的义医馆都得了捐赠。这一笔开销,说起来并不小。

    不过总归还是值得的,自打这些大师进驻杨府,三姨娘就再也没有作祟,杨家里里外外一团干净,就连九哥都声称自己头脑清爽,读起书来更入神了些。

    大太太一脸的欣慰。

    “还好发现得早,没叫她继续在九哥身上作祟。”

    就和二太太感慨,“我们九哥真是多灾多难,以前还不晓得缘由,现在才知道,是有物作祟!”

    二太太满脸的不快,老半天才挤了笑出来,“是啊,原来是有东西在背后作祟!”

    大太太就觉得和二太太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又说了几句,就露出了疲态。

    二太太只好告辞出来。

    站在院子看着来来往往的僧尼,心中一股无名火也不晓得怎么发出来,跺了跺脚,恨恨地回了翰林府,好几天都没有过来请安。

    七娘子就觉得心境慢慢地平静下来,日子,也越过越舒坦了。

    法事轰轰烈烈地持续了一个来月,快到五月的时候,最后一班尼姑也终于从百芳园撤退,百芳园里,就重回了以往的安静悠闲。

    轻红阁也被改了名字,换了牌匾,又将整个二楼彻底拆除,一层堂屋重修成了四面透风的敞轩,两边东西厢房,改做了上夜的婆子们落脚的地方。

    大太太总算放下心来。

    “真不知道怎么就不早些请人来做法事!”和七娘子感慨,“叫我们九哥白受了魇镇!”

    大太太对九哥的心结,已悄然化解。

    七娘子只是笑,“现在也还不迟!”就问大太太,“北边的战事也不晓得怎么样了。”

    “噢!”大太太眉间隐现愁容,“虽不说是节节败退,总的来说,也不大好……听你父亲私底下为他们盘算,粮食一共也就只有几个月的分量了,要是北戎有备而来,到了今年秋天,我们这边的粮食可就支应不上了。说是要从江南调粮……今年的桃花汛又发得凶猛。”

    七娘子也凝眉不语。

    她毕竟在杨家村生活了几年,虽然年纪尚小,没有什么朋友,但对杨家村也不是没有感情。

    两个人说了半日的话,七娘子就告辞回了西偏院,“黄先生说,今日下午还要考我们的珠针绣……”

    大太太会心一笑。

    九姨娘虽然以绣艺闻名,但七娘子的女红就只能说平平。

    “快回去抱抱佛脚吧。”她拍了拍七娘子的肩头,“黄师傅的脾气,连我都有些怵,不要说你们了。”

    黄绣娘身兼两家之长,九姨娘的凸绣法并自己一门花鸟针,都是江南有名的绝技,在纤秀坊做供奉,并教几个姑娘针法,甚至可以说是给大太太面子。以她的技艺,早已经可以自立门户,江北的夺天工,江南的思巧裳,两大绣房年年到了节下都给黄绣娘送礼。

    七娘子就笑着出了堂屋。

    正好和三胞胎打了个照面。

    两边连忙笑着招呼,又互相行过了礼。

    “来给母亲请安啊?”七娘子客套。

    叔霞点了点头,“太太家居事忙,我们恰好识得几个字的,这不就过来帮手了?”

    大太太在家务上总需要几个左膀右臂。

    有些事,也不是梁妈妈、王妈妈等下人方便出面的。

    立春又给了九哥……

    三姐妹渐渐的也就常常出入主屋,为大太太打起了下手。

    尤其是叔霞,又妥当又精细,大太太对她也是日渐倚重。虽然大老爷到现在都还没有再进她的屋子,但也俨然一副得其所哉的样子了。

    这里面的人情往来,彼此心照。

    才进西偏院没有多久,五娘子就到了。

    “今年热得真早!”人没进屋,声音倒先进来了。“白露,快把你家姑娘的明前狮峰泡来我喝!”

    七娘子赶忙跳起来,“不要听她的——五姐,你自己又不是没有,做什么来偏我的好茶喝。”

    五娘子掀帘而入,笑着给了七娘子一个爆栗,“就那么一点点,一下下就喝完了,你有多的,给我匀几两。不白拿你的!小气!”

    “我也没有多的呀,”七娘子白了五娘子一眼,“你也晓得,一屋也就那么一点点!”

    五娘子就和七娘子嬉闹起来。

    两个小姑娘打闹了一阵子,又坐下喝茶说话,五娘子扳着手指头算,“今年端午,二姐是断断回不来的了,才出嫁几年,没有回门的道理。再说,也到了快生产的时候!”

    “说起来,大姐也还没派人送信。”七娘子也不禁惦记起来。

    这几年初娘子也不是年年归宁,去年为了打发大姑爷安心读书,就在家照顾老小,端午节也只是派人送了节礼过来,又问了大太太、大老爷的好。

    今年大姑爷却是还在京里等春闱放榜……也不知道初娘子能不能拨空回娘家。

    两个人说了几句话,五娘子又提起,“也不晓得李太太又有什么事要和娘商量,先头我从百芳园里出来,迎头就看到李太太进了堂屋,我就直接到西偏院找你了。”

    五娘子今年十二岁了……李太太虽然晓得以五娘子的身份,自己家的十二郎是配不上她的,但是见了她,却总还是笑眯眯地握住五娘子的手,夸了又夸,就恨不得用眼睛把五娘子吃下去。

    七娘子不禁莞尔,“就是见一见李太太也没什么,她总不成真的把你吃下去。”

    两个人就又说起了闲话。

    自从府里念了这么七七四十九天的经,大太太无声无息,又倒向了九哥,七娘子的心情就很好,就连和五娘子说起东家长,西家短,也都是一脸的微笑。

    五娘子看了就有些奇怪,“还以为你会被最近家里的事吓得魂不附体,和六妹似的……没想到你胆子倒挺大的!三姨娘可是瞄准了九哥作祟!”

    三姨娘作祟这话,能瞒得过大太太,又怎么能瞒得过目击者五娘子?

    小小年纪,倒是懂得套话了……

    “我看着二婶那魂不附体的样子,这笑就怎么都止不住。”七娘子就解释,“也不晓得怎么养出了这样的女儿。王家也是有名的书香门第吧?二婶的举动,可真不像是大家小姐该有的样子。”

    说王家的坏话,五娘子倒是高兴的。

    “京里的那些个所谓的名门世家,私底下可腌臜了,”她就眉飞色舞地给七娘子学,“就说王家吧,二婶和她那个继母就斗得厉害……也是可怜,从小就没了娘,这没脸没皮、没羞没臊的性子,还不是继母养出来的?我们到京里去拜访的时候,王家的几个小姐,一个赛一个的斯文,一点都没有二婶的样子,老太太一脸的威严,动作大一点,眼神就扫过来了……嗐,二婶肯定没少吃她的苦头!”

    七娘子倒也有几分感慨。

    “谁都有谁的不容易,这没娘的孩子,小时候吃的苦也多。”

    两个小娘子东家长西家短地议论了一通,就被立冬请到了堂屋。

    大太太正和李太太说话。

    “倒是觉得观音山的几个师傅经念得好。”大太太很关心,“桑虫猪尾都预备下了?”

    “都预备下了,还想挑几个好师傅来念经才好。”李太太有几分疲惫,对两个小娘子匆匆点了点头,就起身告辞,“害怕丫头说不清,我索性就绕过来问问,您觉得观音山的师傅好,那我这就去观音山请去……唉,也不晓得这孩子怎么就发起来了。我这还是第一次供奉痘疹娘娘,有什么忌讳的,还得靠您指点。”

    大太太就笑,“是是,其实也没什么大不妥的,我们九哥小时候就出过,年纪越小出了反而越放心。”

    李太太就千恩万谢地走了,大太太这才吩咐五娘子,“没想到今年本家派了族长家的二哥过来收账,倒不好当平常亲戚慢待了,都回去收拾收拾,打扮得齐整些,下午出来见堂叔。”

    五娘子并七娘子齐声应了,大太太又叹了口气,“小五这几天就不要上学了,本家这次还有许多别的事要吩咐,初娘子还要归宁,李家的十二郎出水痘,我们要送礼,还有几家要好的太太,都有不少的事,又临近节下……我怕几个姨娘忙不过来。也该学学管家了,就在我身边打下手吧!”

    一边说,大太太一边不经意地抓了抓脸颊。

    七娘子不禁心头一动。

    她本人是发过水痘的……那时候这具身体根本还不大记事,只隐约记得九姨娘十多天几乎不眠不休,抓着自己的手,就怕小婴儿不懂事挠破了什么地方,落了伤疤。

    听大太太的意思,九哥也发过。

    其余的几个姐妹呢?五娘子出过痘子没有?

    吃过中饭,七娘子就一边梳妆打扮,一边问白露,“几个姐姐都出过痘子没有?”

    白露侧头想了想,就摇头笑了,“都还没有出过呢,统共就听说初娘子和九哥一年出的痘子。”

    七娘子就若有所思地嗯了一声,又问白露,“那你出过痘子没有?”

    白露摇了摇头,“从小就进了正院,很少回家。”

    那也就很少有和外界接触的机会,很难被传染。

    七娘子问立夏,“你呢?”

    立夏却是出过了痘子才进南偏院服侍的。

    两个管事妈妈是很少出院子的,西偏院事儿少,有什么事,七娘子也习惯差遣丫鬟们去办,就只又问了四个小丫鬟。

    四个小丫鬟也巧,上元和中元都出过了,下元并端午却没有出过。

    七娘子就安顿,“这阵子,没出过痘子的人,没事就不要出门了,在西偏院好生呆着。”

    白露有几分不以为然,“也没听着堂屋那头有谁出了痘子。”

    “李太太也有些不懂事。”七娘子叹了口气,“十二郎出了痘子,她不在家供奉痘疹娘娘,却跑到我们家来!偏巧五姐就撞见她了,两个人还拉了手说了话。这病过起人来也快得很的,没准就过到了五姐身上!”

    “总是小心无大错吧。”立夏也帮腔。

    白露并两个小丫鬟也只好听命从事。

    到了下午,几个小娘子就在大老爷的带领下见过了堂叔。

    本家的这位堂叔一脸的风霜之色,三十多岁的人,看起来倒比大老爷更老成。

    毕竟是近亲,大太太也没有回避,大老爷和堂叔行了礼,两家人就分宾主坐了说话,问了问西北的情况。

    不想堂叔反而要问大太太西北战况,他们才出了年就起身上路,一路消息闭塞,知道的比大太太还少,充其量也只能告诉大太太,他们上路的时候,西北尚且平安……许家的世子也还很好,倒是个稳重利落的少年郎……

    大老爷就觉得很无味,三言两语打发了堂叔去收账,又和大太太关在屋里议事。

    几个小娘子于是四散了各自回屋,都觉得无趣。这个二堂叔寡言少语,看着木头也似的,并不是个有趣的人。

    五娘子就拉六娘子、七娘子到她屋里打双陆。

    三娘子却笑盈盈地拉七娘子,“父亲给我物色了一架上好的桐木唐琴,七娘子到我屋里瞧瞧去?”

    自从三娘子的婚事开始不顺,她这个炫耀的习惯,就变本加厉了。

    首饰可以佩戴出来炫耀,这大件的物事,总不好抱着到处走吧?

    五娘子就叹了口气,露出了一脸的不耐。

    七娘子倒是心中一动。

    三姨娘作祟的事,一直伴随着莫名其妙出现的一口黑血。

    但四姨娘不会不知道这口黑血最初的来历。就算她不肯定,至少也能猜到几分。

    恐怕三娘子的“炫耀”,也不是心血来潮吧?

    她微微一笑,“三姐,我看就算了!我又不会弹琴……让我欣赏,才叫正宗的对牛弹琴。”

    五娘子和六娘子都笑了起来。

    三娘子就咬住下唇,求助似的望了四娘子一眼。

    四娘子也微微露出了焦急。

    七娘子心里有数了。

    几个小姑娘一头走,一头说话,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到了浣纱坞门口。

    要去溪客坊,就要往右拐了。

    五娘子和六娘子已是一边说笑,一边左转上了小竹桥。

    七娘子就踮起脚尖,在三娘子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

    “五姐、六姐,也不等等我!”说完了,就碎步追上了五娘子与六娘子。

    三娘子站在原地,面色阴晴不定,半晌才恨恨地跺了跺脚,拉着四娘子转向了溪客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