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中文网 www.bgzw.com,最快更新我在大唐开酒馆 !
正如张诺以前所感觉到的一样,李妙书其实就是一条咸鱼,这一点李妙书自己也认可!
当然了,这咸鱼身份李世民也早就知道了,如果不是手头实在缺人缺得厉害,同时也有点看不惯李妙书那咸鱼性子,他也不会把李妙书派到这里来。
但是在李妙书看来就不一样了啊,他不需要什么平步青云的机会啊,挣点银子过过日子多舒服啊,老爷我去哪儿不能轻轻松松挣上那点俸禄?
而且之前跟张诺打交道的经历对他来说实在太过惨烈了,导致李妙书那不甚坚强的心灵几乎瞬间就满目疮痍了。
在李妙书看来,老李怎么说也是皇帝,跟自己段位相差太多,平常见面啥的也不方便,所以哪怕陛下心里早就想捶自己一顿了,只要见不着那不也就没事儿了嘛。
但是张诺这位秦王殿下就不一样了啊,论权势,这位爷只比陛下差点,论地位,呵呵,这位爷正好是他顶头上司,而且最特么恐怖的一点是,他现在这位子是这位爷特别关注的地方。
所以自从上次被张诺抓包,弄得心里七上八下以后,李妙书身上的咸鱼性子顿时好了许多,毕竟都给自己上司给抓包了,还是老实一点比较好。
同时嘛,也是老老实实在这边干活就能躲远点不是,之前他听说殿下出海回关内了,可高兴了好久。
那种老板不在家,我就能当家的感觉实在是太爽了啊!
但是,这老话说的好啊,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发现张诺不在平壤道,好不容易抽空咸鱼了几天的李妙书,今天难得的出门来码头这边看看。
这边如今可不是一个多月前的样子了,来来往往的海船正把关内的物资往这边运,而这边生产的工业品和半成品原料更是源源不断的往关内送。
李妙书自诩为专业商人,自然对这种商品大规模流通的场景格外感兴趣,平日里没事儿的时候还真就喜欢走来看看。
可他万万没想到啊,他这真的是随便抽空来码头这边一趟啊,结果他看到了啥,这世界上他最怕的两个男人居然一起从船上走了下来?
当李妙书擦擦眼睛发现自己没看错以后,顿时“喔”的一声软倒在了地上,整个人仿若被抽调了精气神一般。
张诺刚走下船正在伸懒腰呢,结果一抬头就看到港区那个咸鱼提督李妙书居然就站在码头上,他刚准备夸一句呢,结果这黑胖子居然直接倒了。
张诺顿时就无语了,这尼玛是干嘛啊,这是身体素质太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还是心理素质太差,看到上官激动倒地啊。
李世民此时也有点脸色不好看,尼玛,这是自家家族派出来的子弟啊,是送到平壤道这边救急的啊。
他不奢望李妙书这条咸鱼一下子就发愤图强、努力上进什么的,但这一见面就躺地上的表现也委实有点拉胯吧。
就这鬼样子,他想跟张诺解释下都不知道怎么开口,太特么丢人了,算了,就当没看见吧。
于是李世民就那么一副浑然未觉的样子从李妙书身边轻描淡写的走了过去。
而同时走过去的,不是别人,正是李妙书正儿八经的上官,整个平壤道的负责人,大唐第一亲王,秦王张诺是也。
张诺是真觉着丢人了,所以干脆装作不认识直接走算了,只要大家都不提,我就不尴尬,哈哈,世界就是如此简单。
虽然张诺不知道李世民为什么连问都不问一句的就这么直接走人,毕竟在他眼里老李可不是什么特别贴心的人,但现在的场面实在是太尴尬、太丢人了,张诺也懒得多想了,还是赶紧走吧。
其实张诺会这么想完全是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李妙书是老李家的亲戚,毕竟这位小爷可是真正的咸鱼王,能做到基本的知人善用就已经非常难得了,难道还要他去熟悉每一位官员的身家背景?
所以,在张诺看来,这是自己麾下的官员丢人了,在李世民看来,这是自家子弟丢人了,双方都不想提起这个话题,这才都装作没看见的走人的。
同时,这双方都在为对方的善解人意感到满意。
或许只有站在后面捂着嘴偷偷笑的长孙皇后能明白些什么吧。
张诺和李世民虽然没搭理李妙书,可他的副官可不能不管,所以哪怕张诺一行人就这么走了,李妙书也不可能出什么问题。
倒是离开了码头以后,李世民等人就开始转着脑袋四处看了起来。
说实话,他们是真没想到如今的平壤道会出现一个这样的城市!
原本在他们的印象当中,高丽这样的番外蛮夷之地,不就应该是破破烂烂的嘛,怎么可能跟大唐关内的繁荣相比?
哪怕张诺到这边开始建设了,从报告上看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文字终究没有眼前的现实来得震撼。
李世民此时的感触是最深的,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这里以前就是个几百人的小渔村而已,此时见到的所有东西都是张诺安排人一砖一瓦给建设成的。
此时他们站着的地方,是整个港区来往最密集的码头!
平壤道大量生产的工业品催生着源源不断的海船正在被制造出来,而这一切就导致张诺设想当中繁忙的港区,比他想象当中的更加热闹。
好些以前只是在自家小渔船上出出近海打鱼的渔民,因为有一定的海上航行经验,被拉到了新式海船上担任船员甚至船长。
而越来越多的商家、家族,意识到了港区的繁荣和重要性以后,已经在这边想尽一切办法开始弄商铺和仓库了。
尤其是仓库,这个是张诺很早就开始建设的,当时还有好多人弄不明白为什么秦王殿下要弄这么多仓库,简直比关内的粮仓还大了。
可现在一看,这点仓库根本不够好吧,光从平壤道各处汇聚到平壤,然后通过火车运送到这边的物资就把这里塞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