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中文网 www.bgzw.com,最快更新规则系学霸 !
奕星科技支付的专利费可不低,相对于国际大公司而言,十几亿的专利费,并不算什么。
但是奕星科技还没有发展成国际的大公司,最初筹集资金只有百亿而已,一口气十几亿的专利、技术支出,绝对是非常大的手笔。
当然了,对比未来收益来说,就不算什么了。
如果奕星科技是上市公司,对外公开了制造环绕太阳聚能卫星,以及空间能量传输技术,肯定会让公司的市值飙涨。
现在的国际市场,一个科技概念都能吸引百亿、千亿的资金,更别说,能真正制造出高科技产品了。
哪怕不是上市公司,公开消息以后,估值也会大幅度提升。
当然了。
现在并不是公开消息的好时候。
在回归了理性以后,公司的发展还是要以盈利为前提。
奕星科技完成了技术谈判,并真正开始制造聚能卫星后,还是对外宣布了一条消息--
奕星科技公司和高等压缩材料、空间科技信息以及航天局达成专利技术合作,并支付了十三亿的技术专利费用。
这是公示财务信息。
这条消息并没有引起舆论关注,最重要是因为奕星科技公司成立时间短,也并没有进行上市,世界的影响力并不大。
另外,知道奕星科技的人,也知道公司是做航空相关的研发,前期大手笔投入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业内就不一样了。
奕星科技最初成立的时候,筹集了过百亿的资金,听起来是非常庞大,但也只是百亿资金而已,成立到现在单单是支付专利技术费用,就已经超过了二十亿人民币,占据公司成立筹集资金的百分之二十。
这个比例还是太高了,后续真正投入到太空飞船的制造,肯定还会牵扯到很多的专利,支出的专利费用,会上升到一个天文数字。
不少奕星科技的投资人,都开始担心公司的收益问题。
奕星科技对外宣称是正常企业,但也打上了航空集团的标签,万一只是不断的做研发,只投入不产出,未来没有盈利能力呢?
不少投资人确实很担心。
奕星科技的主要投资方是航空集团,其他投资人包括赵奕、刘建昆,以及国内顶级制造企业,还包括一些顶级富豪,他们看重的是长远利益,肯定不在乎短期大手笔的投入。
但同时,还是有一些小富豪,也进行了一定比例的投资。
这部分人还是看重投资收益的,他们反倒成了对于奕星科技的投入、研发,最关注的一批人。
当做了仔细研究以后,他们没有担心未来收益问题,反倒是有些期待了,因为大笔的专利技术支出,对象是科技信息公司、高等压缩材料公司以及航天局,差不多可以理解为,都贡献给了最新科技以及太空探索。
这个资金公示消息,某种程序可以理解为,制造某种高科技产品,从而直接产生了大笔的专利、技术费。
“制造了什么东西呢?”
“太空飞船!”
奕星科技最初成立的目标,就是制造小型的太空飞船。
现在的专利技术支出对象,佐证了太空飞船的制造,他们反倒是期待起来,希望后续能听到其他消息。
如果能真正制造出小型太空飞船,哪怕暂时看不到利润点,公司的估值也会大大提升,投资永远看的是未来的潜力,尤其在宇宙飞船项目确立,并成为国际最重大项目的背景下,能制造出配合的小型太空飞船,未来的潜力就会非常巨大。
——
聚能卫星的制造已经开始。
其实制造的过程中,奕星科技只起到了监督作用,差不多等于说是,技术、设计都提供好,就等待合作企业制造出相应产品。
赵奕相对就清闲了一些,但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首先,就是设计出‘光能接收装置’。
赵奕没有打算直接设计高功率的这Z波卫星,聚能卫星已经开始制造,高功率Z波卫星的设计,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还需要其他的技术支持。
这个过程肯定需要大量的资金。
钱,才是最重要的。
赵奕的想法是先实现公司盈利,有高额的盈利以后,再去做什么研发都变得很容易。
这主要还是因为,探索火星没有太直接的利润点。
如果只是不断做高科技的研发,就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哪怕是受到国际看好,资金也是要有买单方的,再增加一大笔投入,他个人是没什么问题,航空集团和其他投资人,大概率都会有意见。
所以先实现高额盈利很重要,有了高额的利润以后,投资研发就不再是问题。
聚能卫星制造完成以后,马上就能发射升空,不用两、三个月,就能环绕太阳正常运作。
能源不能浪费,时间就是金钱。
赵奕开始着手设计接收端设备,直白来说就是空间链接设备结合封闭空间的太阳能电池板。
他的研究主要放在,可以供给汽车使用的接受端装置。
民用汽车不需要太高功率驱动,有个三十千万就足够用了。
汽车的接收端装置,内部的空间链接设备很简单,核心只是微型光束的排列而已,整个空间链接设备,差不多一个笔记本电脑大小就够了。
接受装置的核心在于内部封闭空间的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的设计,直接关系到能量转化功率。
接受到的光能再强,也需要依靠电池板转化为电能,而转化效率直接关系到能量消耗。
因为是供给汽车使用,如果能提升百分之十的转化效能,就代表能够降低百分之十的能量需求,就能多生产百分之二十,甚至更多的汽车,生产的汽车数量直接关系到利润。
能量接受装置最主要占据空间的就是密闭空间的太阳能电池板,而汽车的构造决定,能源动力装置最好放在汽车底盘或上方,占据面积越小越好。
普通的太阳能电池板,是单面的设计,只需要应对单侧太阳照耀,能量接受装置的电池板不同,根本不需要在内部放置电池板,而是直接把电池板材料模块,镶嵌在封闭空间的内壁。
空间能量传输的光能,不管是朝着哪个方向传输,一定会碰撞到内壁上,再进行反射依旧会在内壁上。
这样简单直接的设计,就可以让转化率大大提升。
常规的太阳能电池板,主要材料是单晶硅或多晶硅,民用领域的单晶硅售价比多晶硅稍贵一些。
多晶硅制造出来的电池板,电能转化率相对要低上一些,但因为是密闭空间,反射的光依旧会重新照耀在电池板上,就会大大增加电能转化率。
当然了。
最好还是使用单晶硅材料。
赵奕估计普通民用单晶硅材料的太阳能电池板,嵌入内壁封闭空间的设计,转化率也会超过百分之五十。
这个数据还是有些低,主要考虑的是两点--
一个是温度,另一个是装置大小限制。
封闭空间的太阳能转化,没有转化的部分就会变成热量,大量的热量聚集,一定会让接受装置成为火炉,常规的降温手段不一定有效。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直接手段就是增加电能转化功率。
“如果使用的是国际最端技术的太阳能电池板,转化率还可以往上提升十个百分点。”
“装置大小——”
“设计上还是有很多不足!”
赵奕看着稿纸上的图形,皱着眉头思考起来。
封闭空间内壁嵌入电池板,设计上是没有问题的,但电池板转化功率是个大问题。
正常而言,需要最大化硅材料和光线的接触面积,就必须让装置内部空间到处充斥硅材料片,甚至把整个空间挤满,并且不占用太多的体积。
这个就需要制造很薄的单晶硅片,并且以最科学的规律进行排列,才能够达到目的。
设计,是没有问题的;工艺上还是要咨询高端制造企业。
另外,这样设计有一个好处就是,因为独特的设计和需求,错开了绝大部分太阳能电池板相关的专利问题,就可以节省大笔的专利开支。
“如果以目前的设计,接收端要满足输出20千瓦需求,依旧需要零点八立方米的空间。”
“还是有些大了啊!”
赵奕认为理想的是低于零点五立方米。
想要满足这个需求,就必须大大提升电能转化率,使用压缩三倍以上的单晶硅材料。
“压缩单晶硅材料,成本肯定会大大提升,还是要联系一下高等压缩材料制造公司。”
虽然Z波压缩就是赵奕研究出来的技术,但是奕星科技是要实现盈利,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而不是为高端技术做研发投入,想要得到相关的材料,肯定要走正常路线。
赵奕马上又联系了高等压缩材料公司。
很快。
高等压缩材料公司就派来了负责人来商谈。
赵奕询问了制造大批量压缩多晶硅的费用,负责人也说的很直接,“如果是单独制造压缩单晶硅材料,价格会以质量来计算。”
负责人说了单价。
赵奕粗略的估算了下,压缩三倍的单晶硅材料,制造费用比普通单晶硅高出十倍以上。
这个价格还是非常高昂的,只是采购每一个接受装置所需的压缩单晶硅材料,就需要两万人民币以上,再考虑到空间链接设备、制造相关成本,接受装置的成本不低于五万人民币。
“五万块,也可以接受吧!”
赵奕做好了设计以后,连续做了一圈的咨询,仔细思考了了一下,也就把设计定了下来。
如果使用压缩五倍的单晶硅材料,高效的电能转化率会让接受装置大大缩小,甚至可以缩小到零点三立方米以下。
这个大小足以满足需求了。
五万人民币的费用听起来不低,只是对比低档的汽车而言,但要接受聚能卫星光能产生动力的汽车,肯定是科技程度最高的汽车,无限能源的垄断技术,售价可以大大提升。
所以还是拥有非常大的利润空间。
现在大部分技术问题都解决了,也应该转向了相关的软技术研发了,赵奕马上召开了相关的技术会议,提出了一个新的工作。
赵奕坐在核心位置,认真说道,“你们中有的人可能知道,有些人可能不知道,我们正在进行一个大项目,制造环绕太阳的聚能卫星。”
这个消息好多人都知道了,并没有引起太多的议论。
赵奕继续道,“但你们肯定不知道,我正在着手设计空间能量传输的接受端,而且是民用领域的小型接收端,可以高效的转化光能、输出电能。”
“这个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公司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我们即将制造出无限能源动力的民用汽车!”
“呼啦~~~”
赵奕的话顿时引起了哗然,会议室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公司好多人的知道空间能量传输技术,他们有些人直接参与了实验,还做了一些研发相关的工作。
之前他们认为这项技术的使用面对,是为了制造出更高功率的Z波发生卫星,来为小型太空飞船实现太空穿梭做准备。
现在突然听说设计出无限能源动力的民用汽车,顿时感到非常的惊讶,但了解相关技术的人,仔细一想就明白过来。
“还真行啊!”
“如果制造出小型的接收端,岂不是就具有了无限能源!”
“这太神奇了吧!”
“无限能源啊!马上就要实现了!如果我们制造出无限能源的汽车,新能源市场领域,还有谁是对手?”
有了解技术数据的人,马上提出了疑问,“就算是能制造出无限能源的汽车,数量也肯定会有限制吧?”
“无限能源啊!马上就要实现了!如果我们制造出无限能源的汽车,新能源市场领域,还有谁是对手?”
有了解技术数据的人,马上提出了疑问,“就算是能制造出无限能源的汽车,数量也肯定会有限制吧?”
那是当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