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中文网 www.bgzw.com,最快更新捡到一只始皇帝 !
两个人从无为而治开始争吵,随后又从哲学领域吵了起来,两人都是坚定的认为人本,可是两者的人本又有些不同,赵括相信人的力量,主张人的价值,认为一切制度和政策的制定都要以人为主来进行考虑,而刑法的处置对象也是以人为主,要以尊重你作为人的权力的基础上进行审判之类的。
老人同样是如此主张的,他吸收了荀子的自然没有自己的想法,人要靠着自己来解决事情的主张,在此基础上又延伸出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两人的主要差异,则是来自于人和人类社会的不同看法。赵括认为人是社会的主体,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活动,他训斥老者的“减少人与人之间交流联系使社会稳定”的说辞。
人类社会不是抽象的单个人的机械相加,而是由处于现实活动中、现实关系中的社会的人形成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人和社会的有机统一,是从总体上正确把握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观点。离开这一基本观点既无法理解人,也无法理解人类社会。
当然,这种的争吵并不是没有意义的,两人都是受益匪浅,赵括从老者那朴素的黄老思想里,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老者的思想或许很原始很简陋,可是这并非就是说他的思想里没有可取之处的,而赵括的思想虽然成熟,却大多都是直接从后世借鉴而来的,缺少了中间的一些重要辩证过程。
他们从哲学领域一路谈到了天文,日历,在这些方面,赵括就有着碾压性的优势了,他能认真的给老者解释各种不同的天文现象,以及大自然的活动之类。赵括说起了球体,引力,重力,乃至是月球,太阳等这个概念,老者那朴素的天文观念不堪一击,在这领域败得一塌糊涂。
可是这还真的不能怪老者的见识短浅,在如今这个时代,能抬起头来思索着宇宙的人,本身就是非凡的人,只是碍于科技水平的落后,老者更多的都是自己的猜想。赵括就当时给老人普及了一趟简单的物理课,天文课。老人显得有些激动,却又格外的谦逊,低着头来听着赵括的那些解释。
赵括的解释似乎比他自己凭空猜想的要更加的合理。
一如当初的邹子,老人认真的对赵括说:“我不知道您说的是不是对的,可是比起我所说的,还是您的解释更加合理。”,这已经是承认了赵括在天文领域的知识比自己要高。完全搞不清楚这情况的戈,只是傻笑着,君侯似乎赢了?当然,两人从天文转到其他领域的时候,就再次吵了起来。
“上下有别?三纲五常原来是你们这些人!呵!荒唐!可笑!!”,赵括险些跳了起来,他怎么也没有想到,黄老学说还有如此一面,黄老学说是在道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跟真正的道家学说却有很大的区别,而黄老学说里一个重要的思想,那就是我们所谓的上下有别,王侯将相有种之类的屁话。
没错,儒家信奉礼仪,可是有很多人喜欢把脏水往儒家头上扣,甚至将他们的思想称为让人变成奴隶。曾有人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来攻击儒家,说他们是君王的奴隶。从根源上探讨,孔子是说了君王有尊严,大臣要服从他,可是孔子从来没有说大臣必须得愚忠!
孔子并不赞同臣对君的绝对效忠与服从,而是强调君臣各有义务,得相互尊重,君臣关系才可以维持下去,“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若不尊重臣,则臣大可不必效忠于君,大家只知道所谓的君君臣臣,却不知道,君不君,则臣不臣。孔子又认为,君主虽然尊贵,却必须接受道的约束。如果君主的行事违背了道,臣也可以解除君臣关系,违背自己的君王。
而随后的孟子荀子这些人更加极端,尤其是孟子,直接就说出了君王不把你当人看,你就拿他当仇人来看这样的话,荀子也是说出君臣各自有不同的职责,无论是谁,都是非常重要的,都要尽到自己的职责这样的话。故而,如今的儒家可不会惯着君王,你要是不把他当人看,他就敢拔剑对准你。
这大概也是始皇帝受不了儒家的一个原因,皇帝希望天下都无条件的服从自己,哪里能忍受这么一帮子随时准备将自己当作仇人的学者呢??而最推崇君王威严,认为大臣必须无条件服从君王的,却是后来大家都很喜欢的法家....没错,就是商鞅这一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鼓吹者开始推广的,他们认为大臣要无条件服从君王。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最符合的应该是法家才对。
而除却法家之外,同样在意这一点的就是黄老学说。老人就固执的认为君王是没有过错的,君王的命令是天下都要服从的,而他提出这样的思想,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从出发点来说,他是不希望地方出现动乱,不希望大臣叛乱,故而想要提高君王的威严来遏制天下的叛乱,维护中央集权,可他本身的制度又不利于中央集权....
或许这算是变相的进行系统维护,打了个补丁?
历史上的黄老学说在汉初被采用,一直持续到景帝时期,在景帝时,黄老学说的黄生与儒学博士辕固生开始了一次大辩论,两人的论点是汤武除桀纣是受天命而王,还是以臣弑君?这个话题有些危险,很多对儒家有严重偏见的人肯定会觉得,儒家的观点是汤武以臣弑君....实际上,正好相反。
黄老认为汤武作为大臣,不劝谏桀纣,却杀死了他们,这是弑君!儒家却认为,没听说弑君啊,听说杀了个暴君而已!你既然觉得他们的做法是弑君,那当初的高祖是不是也不该起义?该去劝谏秦二世??
就这样,两派打的天翻地覆,景帝看到儒家把高祖都给扯出来了,急忙劝停了这次的辩论,而景帝的母亲窦太后非常的迷信黄老学说,得知儒家弟子敢对黄老不敬,直接将这儒生叫来询问,安排了几个武士站在身边,然后问他黄老学说怎么样?固执的老儒抬起头来说:我不知道,我没看过,我家里奴仆倒是爱看来着!
窦太后大怒,将他丢到了猪圈里与野猪搏斗,景帝偷偷让人给了辕固生一把利剑,这位性情暴躁的儒家老大爷就拿着剑将面前的野猪当作黄老学者给杀死了。
很可惜,到后来,儒家因为长期被压制,没有办法来得到皇帝的任用,故而吸收了黄老和法家的君臣观念,放弃了自己原先的君臣平等思想,使得儒家在后来将法家和黄老的黑锅都给背上了。从那之后,儒家受到了重用,从那之后,儒家也不再固执而倔强了,儒家的大儒没有办法再去杀野猪了,不过还是能杀人。
到更后来,出现了更加丑陋的怪物来为这些东西掩饰,然后可以杀野猪的,可以杀人的儒生都不见了,只剩下一些拿着扇子,在酒楼里抱着歌姬唱歌的所谓“风流才子”,出现了一些毫无节操的皇家狗腿子,不,是强权狗腿子,谁的拳头大,他们就给谁跪下,然后,整个儒家都背负上了骂名,就连孔子,孟子,荀子都没有能幸免。
对华夏贡献巨大的孔子,成为了网络学者口中鼓吹君臣等级的“小人”,鼓励大臣杀死暴君的孟子,成为了他们口中坚信人心皆善的“腐儒”,而一生刚烈,充满了大智慧的荀子,最大的功绩却成为了他教出两个法家弟子!过度的吹捧法家,贬低同时代的儒家,以此来炫耀自己的与众不同。
原始社会最大的奴隶主成为了华夏版“林肯”,荒淫无度的大暴君成为了“功在千秋”,“大唐盛世的先行者”,仁义的君王成为了“虚伪小人”,正直的大臣成为了“蜀汉的幕后权臣”。而最可怜的就是那几个为了天下奔波的圣贤,却被他们的后人们称为了他们生前最痛恨的人。
而如今听到老人口中的君臣有别,大臣无条件服从之类的话,赵括顿时就炸毛了,他指着老者的脸,毫不客气的臭骂,老人也变得激动了起来,他拄着拐杖,大声的说道:“好啊!就按着你说的来吧!今天儿子杀死父亲!明天大臣杀死君王!天下没有一天的安宁,没有人尊重君王,大臣们心里只是想着如何篡位!”
“篡位和无条件服从,那根本就是两件不同的事情!没有不犯错的人,皇帝也不例外,若是皇帝残暴不仁,大臣和百姓凭什么要忍受他?您总是以战争来恐吓我,我心里却明白,一个残暴的皇帝所带来的危害远比战争要更大!如果一个皇帝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断的迫害百姓,穷凶极恶!那样的皇帝,该杀!”,赵括怒目圆睁,他几乎是吼了出来。
老者茫然的坐在了自己的位置,头晕目眩。
赵括这样的武将,在他愤怒的时候,显得有些可怕,怒目圆睁,脸上满是杀气,戈都被吓得颤抖了起来。
“要以律法来治理国家,让所有人都不能违背律法,哪怕是皇帝也一样!大臣不是皇帝的奴隶,庙堂要为了天下百姓而存在,您要保护天下百姓,就不能教他们去忍耐,面对不公正的待遇,面对活不下去的生活,面对强大的恶人,难道还要低下头来求饶吗?!您要教会他们去反抗!”
“我见过了太多太残酷的战争,我不愿意再看到这样的局面。”,老人很快就平静了下来,随即说道。
“被压迫的百姓反对暴政的战争,那是正义的战争。”,赵括认真的说道,他说道:“保卫国家的战争,大一统的战争,百姓们自发反对暴政的战争,这三种战争,是我不反对的,是我愿意担任将军亲自作战的战争!”
看着面前激动的赵括,老者沉默了许久,随即,他摇着头,说道:“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无论是什么样的战争,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比起战死,或许低着头活着,会更好,对天下也更好...”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您说的不是低着头活着,这是跪着活着...我们都没有为天下人选择的权力,他们会有自己的抉择,等到他们真正受到了压迫的时候,他们会做出正确的判断。”,赵括冷静的说道。戈如今听懂了,君侯似乎不反对百姓的叛乱??他甚至还赞同!这还是那个厌恶战争,为秦国立下了无数功勋的武成侯吗?
赵括眯着双眼,自信满满的坐在老者的面前,他完全不担心,华夏的百姓,向来就知道这个道理,当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们会愤怒的大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们会让那些高高在上的人感到畏惧,会让他们尝到虐待百姓的苦头。这就是赵括之所以不愿意找陈胜吴广刘邦,提前去杀死他们的原因。
赵括会安排旧贵族迁徙,因为他不愿意看到旧贵族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引发战争,可是他绝对不会去动陈胜吴广,如果有一天,秦国真的再次施行苛刻的律法,压迫百姓,让天下民不聊生,让陈胜吴广顺利的起义,刘邦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戴,那赵括觉得秦国就活该灭亡!
他如今所忙碌的,就是改变秦国的制度,避免出现压迫百姓的情况。若是有一天,赵括也没有办法治理好秦国,秦国百姓活不下去了,爆发了大起义,那赵括绝对不会去镇压他们....他帮助秦国完成大一统,不是因为自己的功名,不是因为与嬴政的关系,不是因为他想要做大秦的狗,是为了天下苍生。
也就是在那一刻,老人看着赵括脸上的那种自信,揣摩着他的想法,忽然觉得,他的确是那样的高大,比自己还要高出几个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