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中文网 > 大明首相 > 第五十一章 廷议开海禁

第五十一章 廷议开海禁

八哥中文网 www.bgzw.com,最快更新大明首相 !

    国朝已有二十六年没有举行过皇帝主持的廷议了。为此徐阶命李春芳查了前朝故例,本来想演习一番的,可皇上传谕说不必,也只好作罢。

    刻下廷议正式开始,阁臣并六部和都察院堂上官,通政司、大理寺正卿,另有六科掌印给事中,都进入殿内依序列班。

    人数不算多,却因多年未曾有过这样的场面,还是忙乱了一阵才安静下来。

    皇上枯坐着,茫然地看着穿梭换位的臣工,待列班已毕,他求助似地看了看高拱,似乎等待他主持场面。

    可是,高拱自知自己只是末位阁臣,这个场合碍于规制不便先说话,皇极殿里顿时陷入沉默。

    “陛下!”徐阶只好先开口了,“今次廷议,乃是就福建巡抚涂泽民所奏开海禁事。按例,先宣读奏疏,与会者要就赞同抑或反对,一一表明态度,最后由陛下宸断。”

    “那就读吧。”皇上懒洋洋地说。

    鸿胪寺赞礼官把涂泽民《条陈善后未尽事宜以备远略以图治安疏》读了一遍,等待皇上发话。

    良久,皇上才似从梦中醒来,说:“嗯,继续吧!”

    徐阶道:“禁海,乃太祖皇帝钦定祖制;开禁,乃时势所逼。此事早有议论,臣闻得,赞同抑或反对者都不乏其人,所列理由也都不能说是无根之谈。”

    众人屏息静气等了良久,徐阶却没有了下文。

    “那么元辅是何主张?”皇上打起精神,好奇地问。

    “这……”徐阶踌躇片刻,“还是先听听众人的意见吧。”

    会场再次陷入沉默。

    “皇上,臣主张开海禁!”高拱忍不住大声说。

    他早就做了充分准备,遂侃侃而论起来:“其一,继续禁海,东南祸患难弭。皇上和诸公都知道,沿海倭患,乃国朝大患,嘉靖朝南北两欺,作臣子的实不忍言。剿倭数十载,东南生灵涂炭,国库为之空虚。可是,亲历御倭或遭遇倭患者惊讶地发现,所谓倭寇,十之八九乃国人,我大明沿海之民是也!所谓倭寇头目,沿海富商是也!这里有几段话,不妨念给皇上和诸公闻之。”

    说着,高拱从袖中掏出一叠文稿:“先帝曾命工部侍郎赵文华祭海神、督剿倭,赵文华说:‘近来海禁太严,渔樵不通,生理日蹙,转而为盗’。曾任浙江巡抚督率剿倭的王忬是这么说的:‘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海滨人人为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曾任福建巡抚的谭纶也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听了亲历者的这些话,对所谓倭寇、所谓剿倭,当有新认识。”

    会场响起窃窃私语声。

    “读这些,臣的意思是说,不开海禁,所谓倭患还会再起。因为沿海民众就是靠海吃饭的,海禁断了彼辈的生路,彼辈必视国策为无物。为防范东南祸患再起,则必开海禁。”高拱语气坚定地说,“再说其二,开海禁乃是面对现实之举。海外贸易全由官府垄断,不仅事所难能,且与大势相悖。不管朝廷愿意与否,海禁禁不了走私,私人贸易已非官府所能掌控。官府垄断贸易的衰落与民间贸易的勃兴已是不争的事实,不承认这个事实,就是坐等祸患再起!也就是说,开海禁,是对事实的承认,是明智之举。”

    “倭患曾经何等严重,不也剿灭了吗?”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廷提出质疑,“朝廷焉能被动承认事实?”

    高拱听到了,并不辩驳,顾自照自己的思路说下去:“其三,开海禁,是足财用之所需。嘉靖朝为弭南倭北虏之患,所需粮饷甚巨,加之,”他突然恨恨然道,“加之官场竞相奢靡,贪墨成风,财富消耗殆尽;而多年倭乱又给富庶之东南造成巨大破坏,繁华之地一片萧条,财源为之枯竭。时下说国库空虚,实在是轻描淡写了。平时无事,尚难支推,万一有不虞之灾,供费浩繁,计将安出?或曰征税加赋?可多年催征急矣,搜括穷矣,民力竭矣!势时至此,即鬼运神输亦难为谋。”停顿片刻,自问道,“财用何所筹?无非开源节流,而尤以开源为根本之策。开海设关,征收商税,何乐不为?况且,国朝自开国以来一直禁用金银、铜钱,后因钱法大坏,时下不惟民间交易,就连官府收税也多用银两。为抑制大明宝钞贬值,也需更多银两来维持市面,白银遂捉襟见肘,臣在礼部时即访得,倭国及西洋诸国,甚愿以白银换取我天朝货物。开海禁,则必可大大缓解银荒,实乃安邦之所需。”

    皇上聚精会神听着,不时点头。

    “此外,”高拱又补充说,“开海禁安定东南,我可集中精力对付北虏,则北虏之患不足虑矣!”

    “元辅,何以还有反对开海禁之人?”皇上不解地问徐阶,“谁反对?因何反对?”

    会场响起一片“嗡嗡”声。

    良久,兵科都给事中欧阳一敬出列,大声道:“臣反对!”

    皇上露出惊讶的神色,问:“说话者何人?”

    欧阳一敬答:“臣兵科都给事中欧阳一敬。”

    此前,高拱已请李贽有意试探开海禁之事,欧阳一敬得知是高拱的主张,便不假思索地站在反对者一边,并极力争取科道同僚的支持。为今次廷议,他也做了充分准备。

    报完姓名,欧阳一敬便单刀直入地说:“海禁,是祖制,是国策!太祖高皇帝曾明谕天下:‘厉海禁,片板不许下海。’祖制煌煌,谁敢违之?违祖制大逆不道,非同小可!”

    高拱早料到会有此说,欧阳一敬话音一落,便辩驳说:“祖宗燕谋宏密,注意渊远,非前代所及,这是毋庸置疑的。对先皇祖制,当善继善述。何谓善继善述?祖宗所为、所欲为,继承之;所不及为、不得为者,亦当继承之。不惟如此,祖宗已为者,因时异势殊不宜于今日者,变通之、斟酌损益之,务得其理,推行扩充,是为善继祖宗之志,善述祖宗之事也。一言以蔽之,事以位异,则易事以当位;法以时迁,则更法以趋时。所谓与时俱迁,所谓通权达变,即祖制之精髓也。”顿了顿,又说,“以上是就理而言。再就实而言,不解海禁,只是掩耳盗铃而已,片板不许下海,而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这样的所谓遵祖制,岂不贻笑天下?”

    欧阳一敬并不示弱,反驳道:“祖制,乃立国之基。当年太祖高皇帝之禁海,可谓深谋远虑。海禁,不特基于我天朝地大物博,无求于异邦他国;还因为我天朝立国之本,乃农桑也。重本抑末,也是太祖高皇帝所定,是祖制、是国策。若开海禁,允许民人出海经商,无异于鼓励弃本逐末,如此,则国将不国矣!是故,开海禁,揆诸律法则违背祖制,推及后果则动摇国基,断断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