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中文网 > 宠妻1948[重生] > 52.第 52 章

52.第 52 章

八哥中文网 www.bgzw.com,最快更新宠妻1948[重生] !

    *

    第二天上午, 林玉梅就向医院打了辞职申请。

    她有些忐忑, 李同志刚跟她谈过话她就甩手走人了,还真是过意不去。

    可她和老余要像普通人一样离开,组织上对他们不做任何特殊安排, 也唯有这样才经得起核查,他们才更加安全。老余说春城这边除了吕科长之外,没有人知道他们肩负着使命,甚至包括江先生在内。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离开只能是悄悄的,尽量不引起外界注意。

    为此她还特意编了一个理由, 跟李同志说:“老家那边我爷爷生病了, 要我回去呆一段时间……”

    李国志有些惊讶,可孝道面前也不好阻拦只好批准了。他还跟林玉梅说:“林医生,那你就干到月底吧,如果老家那边的事情都办妥了, 欢迎你再回来……”

    林玉梅点头答应了。距离月底还有十来天,她和老余要把家里的事安顿一下。另外,组织上还要给她做培训。

    事情定下来之后, 余茂生也做起了准备工作。

    他给家里回了一封信,说他和玉梅打算去香江,请父亲帮他们提交入籍申请, 顺便再联系一下学校。吕科长跟他说学生身份也是一种掩护, 建议他半工半读。玉梅也说了一定要把大学读完绝不能放弃, 还说有机会了她也要去读书。

    余茂生也是这么考虑的。下午, 就去学校找到江先生谈了转学之事。

    江先生很诧异,不过并未多说什么。他是余茂生的入党介绍人,也了解他所从事的工作,很多事情不便多问,于是握着茂生的手说道:“茂生,无论在哪里都要小心谨慎,只有自己安全了,才能更好地为革命工作……”

    余茂生重重地回握了一下。

    看到江先生,就想起了那段峥嵘岁月。如今和平了可对抗并未结束,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香江对他而言是陌生的也是复杂的,更是一种挑战,他一定要全力以赴。

    这天黄昏时分,余茂生和林玉梅回到家里。

    二人相互依偎着,谈了许多。

    林玉梅算了一笔账,到了香江第一个要面临的问题就是钱。

    她和老余没什么积蓄,仅有的一点财产就是压箱底的那笔嫁妆。可相比起那边的物价,那点钱哪里够用?现在的香江只是一个小小的商埠,资源贫乏什么都不生产,无论是吃的还是用的都很贵。到了那边他们可以住在家里,可行事上难免会受到拘束,也绝非长久之计。

    她想,等安定下来之后就出去做事,最好是能做她的老本行。记得那边中医还是很吃香的,像她这种中西医相结合的“人才”,一定能找到存活下来的路子。

    余茂生见玉梅为生计发愁,就宽慰道:“玉梅,你不用担心,到了那边我先去找一份兼职做着……”

    对此,余茂生很自信。

    三号首长和他通过电话,对他的工作做了安排,说:“你过去之后,先到XX外贸公司去找柳女士,她就是你的上级……”

    这些他都记在了脑子里,不过暂时还不能跟玉梅说。

    *

    日子在忙碌中过去了。

    关于玉梅的培训工作,吕科长交给了余茂生。他说:“茂生同志,为了保密尽量不要扩大范围,这个培训工作就交给你来完成吧……”

    余茂生欣然答应下来。

    于是,为玉梅制定了一套训练计划,利用晚上的时间在屋里扑腾着。林玉梅学得很快,当然老余交给她的都是一些基本技能,有一部分老早地就演练过了。

    到了月底,林玉梅收拾好了东西打算离开科室。

    就在这时,齐医生突然从南方回来了,同行的还有几位同事。李国志是又惊又喜,对他们表示热烈欢迎。齐医生很惭愧,对李同志道出了实情。

    “唉,我们一过去,就发现上当受骗了……”

    原来,当齐医生带着家眷赶到花城时,父母那边已经给他们办好了通关手续。可过了闸口,感觉就像到了另一个世界。

    这是一个等级森严的殖民地社会,从内陆过去的“北方佬”就像三等公民一样毫无尊严可言。这里的人只说英文和粤语,他是懂英文的,可即便如此依然倍感屈辱。

    最可恨的是,那家“圣约翰”医院根本就没有发出过职位邀请,也不需要人手。他们是被人恶意骗过来的,而那笔路费也不是医院出的,而是由XX贸易公司垫付的。他们还未安顿下来,那边就派人上门来要钱了。

    香江,跟他想象得完全不同。

    与内陆相比,治安很差到处都是地痞流氓,生活水准也下降了很多。

    看看父亲和母亲昔日养尊处优的,可现在跟大哥一家住在一起,七八口人挤在一套狭窄的公寓里,拥挤不堪,跟信里写的完全不同。

    他问父亲为何要一再催促他离开春城?父亲说有移民安置机构的公务人员上门动员,说只要从内陆过来就给介绍工作、安排食宿,什么都不用操心。还说,内陆已经是“泥腿子”的天下,哪有知识分子的活路?

    他这才明白了,有人拿到了他的相关资料,设下了这个骗局。唯一的目的就是从内陆“裹挟人才”、破坏经济发展,在知识分子阶层中引起恐慌。

    他带着太太和女儿,在香江呆了不到一个月就受不了了。

    与解放后的春城不同,这里的气氛是沉闷的,没有任何朝气,更看不到那种欣欣向荣的精神风貌,一切都是颓废的,带着一种醉生梦死的没落感。在这样的环境下,除了压抑之外没有一丝快乐可言

    而生存压力也摆在了眼前。

    这些天来,他一个堂堂医师却找不到任何工作,想开诊所也很难。

    这里的社会风气呈两极分化,顶层的洋人和官僚买办阶层信奉的是西医,而底层的市民却对中医趋之若鹜。像他这样的“北方佬”,如果不能在医院里找到一份正式工作,想要生存下去很难。

    还有语言也是一大关,市面上说的都是“鸟语”他一句也听不懂,只能跟像他这样的北方人打交道。他感到自己无法适应,也不想再继续浪费时间了,就打算回来。

    他联系到了其他几名医生,大家也抱有同样的想法,于是就结伴回来了。

    春城是他们的家,无论是住房还是生活条件要比香江那边好很多。再说,这边治安好,工作稳定精神愉快,与那边简直是天壤之别。回到春城后,他才觉得自己活了过来。

    事后,林玉梅听到这段离奇的经历也是感慨颇多。

    她猜测,是不是那位“陆医师”把这几位医生的资料给带了出去?这才搞出这桩事来?

    不过,现在的香江是在一个小渔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贫瘠落后就像文化沙漠一般。正是一群北方知识分子聚集在这里,才影响了当地的文化生活。后来,香江在七八十年代迅速崛起,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关。作为进入内陆的跳板,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然,也与从北方移居过来的高素质人才有关。

    现在,她和老余去香江,看到了只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殖民地而已。而他们又将如何生存下去?

    *

    转眼进入了一九五零年。

    “元旦”节来到了,林玉梅和老余专门回了一趟老家。

    他们先去了青元巷,探望了爷爷奶奶和大伯一家。

    私下里,林玉梅跟大伯说:“大伯,咱家有海外关系的事莫要对任何人提起,也不要去做任何登记,就当没这回事。如果有人问起,您就说跟我爹一家早就断了来往,也没联系过,不知道他们去哪儿了?日后若遇到什么困难,就去找黎书记……”

    林玉梅没跟大伯道别,她想日后总有相见的那一天吧?

    接着,又去县委大院拜访了黎先生。余茂生只字未提离开之事,只想再看看先生。黎先生还是老样子,精力充沛,神采奕奕。

    见了他俩乐呵呵的,还跟他说:“茂生,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前几天跟徐先生联系上了,当年他从城里撤出来之后先去了根据地,后来又转战到了大西北,直到边疆解放了才有了音讯……”

    余茂生也很高兴。在白色恐怖时期能活下来的同志都是幸运的,也是值得敬仰的。临走前,他和玉梅拜托黎先生帮着照看林大伯一家。

    黎景原有些诧异,可还是答应了下来。

    听到茂生的话里似有离别之意,虽然不清楚为何要这样?可隐隐猜到了什么。出于组织上的纪律他并未多问,只是郑重地点点了点头。

    返程之前,余茂生和林玉梅去余家大院里转了一圈。

    他和玉梅看着那古旧的院落,心有不舍。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可对家乡的思念却深深地埋在了心底。

    *

    回到春城之后,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了。

    临行前,林玉梅拉着老余在屋子里转来转去。

    说走容易,可真要离开了却又舍不得。她看着这所院子依依不舍,在这里生活了一年多了,她和老余早就把这里当成自己家了,可突然离开只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任先生在十一月中旬就已经走了,还把宅子托付给他们,说:“这宅子你们就放心住着吧,只要帮着看好了就成……”

    可现在她和老余也要离开了,这宅子咋办?

    余茂生找到吕科长,让他帮着照看一下。吕科长说:“为了你们的安全,这宅子先保持原样,等风声过去了再说……”

    元月三号这天,余茂生和林玉梅踏上了征程。

    这是一年里最寒冷的时节,二人把能穿的都穿在了身上,好减轻行李负担。他们乘坐火车抵达花城时,那边却很暖和。

    出了火车站,只见人来人往,什么打扮的都有。像他们这样裹得严严实实的“北方人”还真不少。

    这个时候的花城刚刚解放,水很深也很乱。

    据后来公布的资料显示,解放初期在花城潜伏下来的敌特人员就有八万多人。另外,还有一些社会上的黑恶势力也是蠢蠢欲动。这样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有多危险?可想而知。

    余茂生带着玉梅找了一间旅馆住了下来。

    跟父亲电话联系上之后,就准备两天后出关。一连两天二人窝在旅馆里,哪也没敢去。

    到了出关这日,下起了小雨,又湿又冷。

    林玉梅和余茂生拖着行李,跟着长长的队伍出了闸口。

    见父亲和公爹正等在那边,眼泪不由得冒了出来。而林文宣看到女儿和女婿,也是激动不已。一年多未见,感觉就隔了数十年一般。

    ---

    (本文-晋-江-独-家-发-表,谢-绝-任-何-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