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中文网 www.bgzw.com,最快更新灯塔 !
第190章 0189 德黑兰会议(1)
随着乌克兰战事的暂时停息,整个苏德战场都随着秋季的到来而进入了休战期,无论是苏联红军一方,还是德军一方,都因为在前一阶段的战役中受损严重,而不得不将作战的节奏放缓下来,彼此修养生息,调整部署,等待下一波战事的到来。
苏联的体量、工业基础、资源优势以及人口福利,在这一阶段中成了主导战场局势的关键性因素,而在战争初期咄咄逼人的德军,则开始变得疲态尽显,愈发虚弱了。
在西乌克兰地区,苏军的兵峰直逼喀尔巴阡山、德涅斯特河以及普鲁特河一线,对德国的坚定盟友、主要石油产区罗马尼亚构成了直接威胁,苏军的航空兵甚至能够从乌克兰境内起飞,对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展开直接轰炸。
之前的连续溃败,再加上综合国力上的巨大差距,令德军在西乌克兰边境地区完全丧失了制空权,曾经令整个欧洲都为之胆寒的德国空军,终于辉煌不再。当然,辉煌不再的不仅仅是德国空军,还有德国的装甲兵团,在受到苏军兵峰直接威胁的德涅斯特河一线,德军拥有的坦克数量竟然只有154辆,这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而且,德军的麻烦还不仅仅局限于前线,他们的后方同样糟糕,且不说已经被盟军突破的意大利半岛,就说东线,随着局势对德军越来越不利,曾经坚定站在德国一方作战的胁从国们,也开始变得态度暧昧起来。
在德国的主要石油供应地罗马尼亚,自从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城下遭遇惨败,连带着罗马尼亚军团也遭受重创以来,安东内斯库政府的处境就变得尴尬起来。此后,罗马尼亚共产党的势力急剧膨胀,农民党、社会党的立场也开始逐渐变得暧昧。而到了近一阶段,就连罗马尼亚王室都不再支持安东内斯库。
罗马尼亚国内局势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了罗马尼亚军队的立场,近一阶段,在罗马尼亚仆从军的军官中,尤其是在少壮派军官中,共产党的力量发展很快,多支罗马尼亚军队都面临着损失可能发生暴动的局面。
除了罗马尼亚,匈牙利、奥地利以及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情况也极其不乐观,当然,最令德国人头疼的,还是芬兰和南斯拉夫。
在南斯拉夫,铁托领导的南共发展迅猛,他们以波斯尼亚解放区为根据地,向德军的控制区展开了大范围反攻,并在南斯拉夫西部地区将德军打得节节败退。
而在芬兰,随着苏德战争局势的全面逆转,甚至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刚刚结束后不久,芬兰的政府核心以及军队的高级将领们便已经做出正确判断,他们认为德国人已经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了。为了避免在战后成为被清算的对象,也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损失,芬兰政府开始计划单方面与苏联媾和。就在年初的2月3号,芬兰政府核心成员与以曼纳海姆为首的军方将领在米凯利召集秘密会议,正式确立了脱离战争的计划。随后,就在3月份,在美国人的千针引线之下,芬兰得到了来自苏联的停战条件,不过,因为这份条件太过苛刻,芬兰无法接受,这才使得芬兰退出战争的计划被耽搁下来。
随着战事的继续推进,尤其是列宁格勒封锁被苏军打破之后,再加上苏联方面放宽了相关条件,芬兰已经再次重启了与苏联的媾和计划,而且已经取得了部分进展。
对德国来说,这些胁从国局势的变动,无疑是雪上加霜,这迫使他们不得不在应对苏军正面进攻的同时,还是从有限的兵力中,抽调出很大的一部分,来稳定这些胁从国国内的局势。因此,在1943年年末的几个月里,德军在苏德一线战场的平静并非是战术上的安排,而是战略上的无能为力。
而在千里之外的太平洋上,年初的瓜达尔卡纳尔群岛战役中,作为轴心国一方的日本再次遭受重创,最为致命的是,这次的失败中,日军损失的不仅仅是空军和海军,还有其依仗的,所谓从未遭遇挫败的陆军。日军精锐的第2师团在瓜岛战役中损失惨重,超过两万名经验丰富的士兵在瓜岛化做炮灰,这也使得日军不仅在兵力和资源上蒙受重创,其士兵的士气也近乎一蹶不振。
瓜达尔卡纳尔群岛战役的失败,令日军所谓的外围防御圈被彻底击溃,接下来,美国太平洋舰队将能够直接威胁到菲律宾群岛,进而对日本本土防御构成威胁。
另外,在中国战场,尽管日军在正面战场上屡屡取得胜利,但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抗战以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作战,都还在艰难的发展,甚至是一步步壮大,日军并未能迫使中国政府投降,而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不得不继续将大量的陆军兵力留在中国,从而也令他们的兵员更加的捉襟见肘。
亚洲战场局势,尤其是太平洋战场局势的崩坏,使得日本根本不可能抽调兵力,从东方向苏联发动进攻,以配合盟友德国的作战,当初轴心国的结盟意图,至此彻底土崩瓦解。
可以说,就在43年岁末,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已经可以窥见曙光了,正是在这种局势下,各主要反法西斯国家的首脑会晤也变得频繁起来。
11月22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会议,整个会议持续了4天,会后,三国联合发布了对日作战的统一宣言,要求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归还战争期间侵占的全部中国领土等等等等。
开罗会议的消息传到莫斯科,原本正在准备前往德黑兰的斯大林大为恼火。
斯大林恼怒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开罗会议的召开正好赶在德黑兰会议之前,罗斯福和丘吉尔两个人,是在前往德黑兰之前,先去了开罗,同中国代表敲定了对日作战的整体计划。这似乎意味着美英两国在态度上,更加注重亚洲战场的局势,却对惨烈的苏德战争缺少关注。
第二,中美英三国在开罗会议上做出了《开罗宣言》,按照三国首脑的意思,下一步,美英联军将加大在亚洲战场的投入,并于近期在孟加拉湾实施一场大规模的登陆作战,以击溃盘踞在缅甸等中南半岛地域的日军。
若是开罗宣言中关于登陆孟加拉湾的作战计划真的拓展实施,那么毫无疑问,美英双方必定要在该场战役中调动配属相当数量的登陆艇。而对于苏联来说,他们在即将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有什么要求?毫无疑问,最主要的一点要求就是催促美英双方尽快在西欧登陆,开辟欧洲战事的第二战场。英美联军要想在西欧地区实施大规模的登陆作战,同样也需要用到大量的登陆舰只,换句话说,开罗宣言中提到的对日作战计划,实际上是与苏联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有这两个原因摆在前面,试想,斯大林怎么可能不生气?他甚至认为这是美英两国对苏联的背叛。
就在这种情势下,一个不知来源的消息,在43年底很突兀的出现在全世界公众的面前——苏联人正偷偷的同德国人单方面媾和。
这个消息尽管出现的很突兀,但却传的有鼻子有眼,令人不得不相信。
按照这个消息的说法,苏德双方的秘密媾和从库尔斯克会战结束之后就已经开始了,双方的谈判代表,分别是德国的里宾特洛甫和苏联的莫洛托夫——这也是莫洛托夫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德黑兰会议名单中的原因。
双方媾和谈判的条件,是德国承诺将全部的部队撤退到1941年6月之前的边境线上,同时,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芬兰都交给苏联,归由苏联管理。不过,已经在战场上取得主动的苏联人胃口大了,他们不仅在谋求芬兰和波兰地海沿岸地区,还觊觎着罗马尼亚的领土,意图将这片资源丰富的土地纳入怀中。而这个要求对于石油资源严重依赖罗马尼亚进口的德国人来说,是根本无法接受的。
正是因为和谈条件上的分歧,苏德双方的媾和才始终未能达成最终一致,不过,谁都不敢保证,一旦德国人做出了让步,这份媾和协议会不会直接面世,打全世界一个措手不及。
尽管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都在短时间内陷入了沉寂,但这个被战乱所充斥的世界显然并不安稳。既然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显现曙光,那么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注定便要出现转换——整天以绅士自诩的英国人,刚刚从德国人轰炸的废墟中爬起来,就开始想方设法的在苏联人背后捅刀子;美国人开始欲语含羞的搞战后体系,准备为自己谋求更多的战后利益;苏联人自然也不是傻子,莫斯科也有自己的打算,斯大林的目光已经盯准了东欧和巴尔干半岛,他准备将红旗插到更多的地方。
就在这个希望与纷扰并存的时刻,鲍里斯正式离开莫斯科,前往伊朗的首都德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