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中文网 www.bgzw.com,最快更新奋斗在盛唐 !
当是时,除了崔耕自己之外,没有任何人认为,他还有别的选择。不过,事实上,对于拥有后世记忆的崔耕来说,要翻盘也不是那么难。
他心中暗暗琢磨,本来我对京兆尹的职司没什么兴趣,但既然你老丑鬼武懿宗不仁在先,那就莫怪我崔二郎不义了。哼哼,长安杯我要,追封先祖我要,京兆尹的职司,我还要!
想到这里,他抖擞精神,双膝跪倒,道:“陛下,您同意河内王的要求,以长安杯的利益,换取众勋贵拆除郑白渠上的水磨。此举是为了确保长安的粮食供应充足稳定吧?”
“确实如此。”
“那如果微臣也出个主意,可确保长安的粮食供应充足稳定。不知……陛下可否不将长安杯收归官府,并且继续追封先父?”
武则天讶然道:“你有什么法子?”
“微臣已经写好了条陈,请陛下御览!”
言毕,崔耕从袖兜中将事先写好的奏章,拿了出来。
这份奏章,还真不是为武懿宗准备的,而是崔耕为了解决长安的粮食供应问题,写好的奏章。
解决的办法,就是对漕运进行改进。
对于任何一个朝代来说,漕运都是一件大事,崔耕既然为大周之臣,为朝廷献计献策实在是理所应当。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因为漕运艰难,日后几十年内,长安内饿死的百姓数以万计。崔耕既然为京兆尹,就绝不可能袖手旁观。
那么,如何改进漕运呢?
崔耕也没想什么奇谋妙计,主要是采用了后人的故智。
首先,是解决三门峡天险的问题。
此地之所以叫三门峡,就是因为好好的河道,被两座小山隔开,形成三门:鬼门、神门和人门。三门以下,暗礁遍布,水流湍急,船只稍一不不慎,就是舟毁人亡之局。
崔耕对此的解决方案就是:忍了。三门峡太过险要,我怕了,干脆不从这过了。
他准备在从洛阳到长安的路途中,分置数个大粮仓。在长江走的船,不过黄河。在黄河内走的船,不到渭水,全部通过粮仓转运。至于最难走的三门峡一段么……直接陆运。
简单地说,崔耕就是把漕运一船到底的制度,改为了分段运输。
别小瞧这点小小的转变,历史上,宰相裴耀卿就是用这个法子改进漕运,一年输送给长安百万石粮食,解决了长安的缺粮之忧。
绕过三门峡之后,整个漕运的瓶颈就是渭水了。此地水浅滩多,曲折多变,船只难行,一年的通行量,最多也就一百多石。
解决这个问题,没什么巧妙的法子,崔耕还是采用了后人的故智:重修广通渠。
其实,渭水难行,早在几百年前,就引起了当政者的注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代开挖了几百里的“漕渠”。到了大隋朝的时候,又以此为基础,开挖了“广通渠”。
只是现在,广通渠年久失修,运输能力还不如渭水。
只要把广通渠修好了,按照历史的记载,可岁运四百万石。当然了,四百万石就不光是粮食了,最终运来的肯定还有天下各州的货物。粮食充足,天下财货云集,唯如此,长安才不愧大周国都之名。
与崔耕提出的这个宏伟计划相比,武懿宗那点毁水磨之功,也就着实不算什么了。
武则天看完了崔耕的奏章,眼中简直能放出光来,道:“崔爱卿,你果真有把握,一年运输四百万石?”
崔耕笃定道:“臣有把握!”
“既如此,那追封汝父,当无问题。另外,呃……”
武则天想了一下,字斟句酌地道:“朕有言在先,从三个方面考核崔爱卿与河内王。现在,这个考核结果已经明了:第一题,整治长安、万年两县的治安,崔爱卿赢了。第二题,拆毁水磨,河内王赢了。至于第三题,解决三门峡天险么……你这个方案,只是避开三门峡天险,不算解决。所以,京兆尹之争尚未结束。”
武懿宗可不知道,崔耕刚才提出了一个多么宏伟的计划,道:“还请陛下再出一个题目,以决定京兆尹之位的归属。”
“再出一个题目?”武则天意味深长地道:“确实如此,崔耕听封!”
“微臣在!”
“朕命你为水陆转运使,漕运沿途各州军民百姓,俱应听命!所需经费,行文诸州,不得有违!若两年后,漕运达四百万石,就撤雍州牧,独留京兆尹。至于现在么……雍州牧治朱雀大街以西十一县,京兆尹治朱雀大街以东十一县!”
“微臣遵旨!”崔耕早有心里准备,跪倒谢恩。
武三思当时就急了,道:“这个转运使的职司,前朝所无。陛下的命令,也太过含糊。什么叫运沿途各州军民百姓,俱应听命?难不成从扬州开始,漕运两~岸的数十州府,尽在漕运转运使的管辖范围内?”
武则天道:“不错,确实如此。不过,水陆转运使的命令,必须和漕运有关,不得随意插手。”
大周虽然有三百六十州,但与漕运有关的这几十个州府,却是最为繁华的州府。扬州、洛阳、长安皆在其列。
即便有这个限制,这个水陆转运使的的权力也相当大了。道理很简单,与漕运有关,这玩意儿又没什么严格的标准。崔耕要插手民政,完全说当事人是漕帮的人。要插手军政,直接调动几百军队,乃至弹劾某个军官,谁能说出个不是来?
武三思道:“那这个水陆转运使的权力,简直超过一道之安抚使,直追宰相之职了。”
武则天点头道:“一年运输四百万石,关系到朝廷稳定。若崔爱卿之言没有夸大,给他加个同鸾台阁平章事,又有何妨?”
“什么?四百万石?”
“确实如此。”
然后,武则天命人把崔耕的那份奏章念了一遍。这回大家都没脾气了。四百万石意味着什么?在场之人都是人精,简直太清楚了。
另外,完全可以说,谁坐上了这个位置,谁就必须得是宰相之职,要不然绝压不住场子。
别的不说,那沿途上州的刺史都是三品官,你不是宰相,人家听你的吗?
至于说,不让崔耕捡这个便宜?别开玩笑了。你行你上啊!现在的漕粮是十几万石,你来执行崔耕的计划,把漕运提高到四百万石?在场之人,没一个人敢站出来打包票。
至于说崔耕的年龄问题?这个计划是两年成功,到时侯崔耕都三十多了,也不是完全不行。
难不成,现在真没什么理由,阻止崔耕踏上这条青云之路了吗?三十多对的宰相,真是惊世骇俗啊!
一时间,众人面面相觑,眼中尽是惊骇之色。
忽然,武三思眼珠一转,道:“微臣还有个疑问……若两年后,崔耕达不成年运四百万石的目标,又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