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中文网 www.bgzw.com,最快更新一个电影人的诞生 !
现在听刘海棠的叙述,这位做过电影公司总经理的刘镇玮同志决定单干了。
可能是连续两部电影的成功,让他忘记了最初电影公司倒闭时的郁闷了。也是这两年香港电影越来越景气,人人看中有钱赚,都想试试看。
“其实这个人挺有意思的。”
“怎么说?”
“我跟他聊天,他属于那种很爱侃的类型,说他自己跟王佳卫两个人借编写剧本的名义,每天在酒店的房间喝啤酒、吃汉堡,彻夜看球,不亦乐乎,剧本却遥遥无期。在听到邓先生的电话才紧张起来,于是连夜冥思苦想,一个晚上就把电影的剧本想好了……”说到这里,想起刘镇玮当时绘声绘色的模样,刘海棠都有些忍俊不禁起来。
“而且他当导演之前,是一个电影公司的老板,不是一个创作人员,当时组建的班底很陌生,他只认得摄影师,却没想到第一天拍戏,就让他完全放不下面子。因为不懂镜头,摄影师却问他,镜头是要35、45还是75、85,当时他说自己差一点哭出来。而就在几秒钟的时间里,他把眼泪咽了下去。所有人哗的看着他的时候,他请摄影师帮他。后来拍了20多30个镜头的时候,摄影师才放下摄影机……”
陈家洛闻言,笑笑道:“他这是炫耀自己脑子活络,一晚就跟王佳卫搞出了《猛鬼差馆》的本子,没拍过电影,第一部戏票房就过千万啦!”
“我可是听说王佳卫就是因为一直不出本子,才被黄老板给开除的。”刘海棠笑说道。
陈家洛说道:“是啊!他开除了一个处女作就破千万的导演,已经被人取笑了。”
“刘镇玮既然要自己单干,那就再说吧。”本来陈家洛是打算拉刘镇玮入伙的,不过既然他选择自己开公司,也无伤大雅。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他的确是个人才。现在独立制片公司哪有那么好混,说不定他哪天又倒闭了呢,这个人我们还是值得争取一下的。”
刘海棠认真道:“他能在去年僵尸片大行其道的时候,拍出《猛鬼差馆》来,而且并未沦为跟风之作,而是借助流行拍档喜剧模式,配合各式各样中西鬼片的惊悚搞笑情节,拍成时装版的警察、僵尸大斗法的惊悚搞笑喜剧,与林正英民初背景的茅山僵尸片大异其趣啊。”
陈家洛点点头道:“你就夸他借桥厉害呗!”
这句话可并不是贬义词,而是真的厉害。刘镇玮他一直以“鬼马狂癫”著称,能跟王佳卫做最佳拍档,成为周星驰的主创福星,算是香港喜剧界的代表人物。
至于借桥,其实算是新艺城模式的一种缩小化。
香港新.浪潮电影运动之后,香港独立制片公司赖以生存的东南亚电影市场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
新加坡开始把资金主要投向香港电视连续剧,泰国因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和限制进口配额等原因而让港片举步维艰,越南市场则由于政治原因而丧失殆尽。
因此,香港独立制片陷入低谷,艺术性和思想性较强而商业性薄弱的电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香港电影步入了更加商业化、市场竞争更趋白热化的历史时期。
在如此严酷的生态环境下,新艺城采取的最主要的一个选题策略,是密切跟踪世界影坛的热门题材,以力保票房赢利。
从1981 年起,新艺城就戏仿007 电影,推出了《最佳拍档》系列。
新艺城对世界影坛热门题材的改编和翻拍,并不是简单化地将故事发生的空间挪移到香港,再将片中的角色置换为香港人。以《最佳拍档》为例,该系列没有停留在对007 影片的简单模仿上,而是从精神内核上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改写。
简言之,《最佳拍档》以实用主义、机会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人生哲学解构了007 电影的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和精英主义,表现出浓郁的香港本土文化特色,并初步显示出这一时期香港电影颠覆一切权威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这一倾向在如今王京等人的电影中被不断强化,成为90 年代前后香港电影突出的文化特征之一。
《最佳拍档》系列在市场上大获成功。其后,对世界影坛热门题材和卖座影片的本土化改编和翻拍,成为新艺城常用的选题策略之一。
以后来《阿郎的故事》为例,该片的灵感就来自一部韩国电影,叫《我最心爱的人》。
在翻拍过程中,新艺城特别注重影片与香港乃至亚洲观众在价值观和审美趣味等方面达成契合。这可以称为香港电影一种行之有效的“拿来主义”。
新艺城不仅对当下世界影坛的热门题材和卖座影片实行拿来主义,而且善于从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寻觅养料。《滑稽时代》学习了卓别林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艺术风格。《最佳拍档》的剧本从莎士比亚的《驯悍记》中汲取了灵感。《驯悍记》写一位男子驯服一个悍妇的故事,《最佳拍档》则包含了光头佬征服男人婆的一条情节线。《专撬墙脚》是根据莫里哀的名剧《太太学堂》改编的。
所以《猛鬼差馆》借桥西方类型电影,《老虎出更》借桥《妙探出更》都是非常常见的事情,而且他们呈现出来的反而更超前者,本土化后的成功,带来可观的效益。
……
“老板,龙小米希望能够给你做个专访!”
办公室内陈家洛正和刘海棠畅聊电影,忽然听到敲门而入的徐昌说谁要采访自己,他还没回过神来道:“我不是让你推掉所有的采访么,龙小米?是哪家报社的。”
一旁的刘海棠想了想,道:“名字挺耳熟的。”
“是《电影周刊》的一位主编。”徐昌看着两位大佬不像玩笑的样子,有些无语了。
《电影周刊》原本是香港唯一的一本专业电影杂志,现在则是最具影响力的电影杂志,更是创立了香港金像奖,他在香港电影圈的崇高地位,可想而知。
没想到自家公司的两位大佬,连人家的主编都不认识……
“哦哦,《电影周刊》龙小米,我说那么耳熟。”刘海棠恍然大悟道。
反观陈家洛,同样是一副‘原来是他’的模样。倒不是他多么耳熟能详龙小米这个名字,而是回忆起刚刚来到这里时,那份《旺角之夜》影片的作者,不就是叫龙小米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