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中文网 > 三国之挣扎求活 > 第二百九十二章南甸之战(终)

第二百九十二章南甸之战(终)

八哥中文网 www.bgzw.com,最快更新三国之挣扎求活 !

    北岸无名山坡上,见南北两岸己方军队接连败退,司马懿长叹一声,对身边传令兵道:“鸣金收兵吧,此战以不可为。”

    杜恕、钟会等身边将领也默不作声,眼睁睁看着对方中伏,被自家部队半渡而击,又奇兵突现,将敌军牢牢包围在大梁水两岸狭小的区域里。这在以往战例来看,这分明就是一场经典的歼灭战。

    太傅司马懿绝对是天下名将,轻描淡写间就将敌军耍的团团转,不但切断了敌军的补给线,还以精妙的布置,以兑子的方式将敌军最强大的重装步兵打的丧失了战斗力,甚至还一度将对方渡河前锋部队搅的几乎崩溃。

    而对方指挥将领简直就是愚蠢至极,步步落入太傅的算计当中。这种情形,随便哪一个正常人都会认定,这场战争魏军是赢定了,只不过是全歼还是击溃的区别而已。

    可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如果他们知道眼镜是什么东西的话,他们一定会这么说。

    所有的包围、进攻、打击,在敌军面前就像一个三岁幼儿用力击打成年壮汉一样,毫无作用。

    的确,对面敌军是蠢笨,根本不会打仗。但问题在于你怎么打也打不伤他,站在地上让你砍也砍不死的敌军士卒,你又能奈他何?

    而敌军经受了那么多的打击,明明最精锐的部队都让自己打残了,可是随即发现,敌军所有士卒和这支重甲大刀部队几乎一样配置,甚至还随身携带了大量恐怖的掌心雷。

    这让魏军哪里说理去?难道说:“喂!你不讲武德,有种脱下铠甲,别用百炼宝刀,和我们一样用铁刀互砍。”

    这不是笑话吗?

    司马懿同样非常郁闷,身为曹魏权臣,魏国事实上的主人,他不仅在这场战争中看到了两军武器装备的差距,还看到了魏国和马淳的势力之间全方位的差距。

    东吴崖洲岛富甲天下他向来有所耳闻,其它不说,像曹魏权贵富豪家中标配照明的人鱼烛、沐浴的香皂、饮宴待客的玻璃酒具器皿、夫人们身上所穿的华贵轻便的服饰布料,乃至食用的甘甜蔗糖、辛辣甘香使人沉醉不醒的美酒,甚至士人们书写用的坚固耐用纸张,几乎都是从东吴进口,传说就是崖洲岛出产。

    这些价格高昂的奢侈品,可想而知会给东吴以及崖洲岛带来多么巨大的财富。

    作为老道的政治家,司马懿隐隐断定,一手打造如此豪富的主官,忠义县县令马淳,肯定会被孙权重用,调入中枢,成为东吴主持内政的实权者。

    可是他从进奏曹受到的消息表明,一向以慧眼识才的东吴皇帝孙权,竟然没有这么做,反而以一个小小的罪名要拿下马淳。

    司马懿立刻断定,要么东吴内部出现巨大变故,朝堂内部权力斗争已经非常严重了,使得孙权竟然无法做出正常选择,竟然下达如此昏聩的决定。或者说,孙权甚至极有可能病重,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小人把持了朝政,有贤才而不用。

    他对马淳的命运有些惋惜,一个年轻的政治新星就这样被权力斗争牺牲掉了。他甚至准备派出使者,悄悄前往交州,把马淳一家接到洛阳,为自己所用。

    可是一来路程实在过于遥远,二来朝中局势有所动荡,坐镇寿春的司空,扬州都督诸军事王凌似有异动。他把精力全部放在稳固朝堂,紧盯边疆重臣上面,一时间也顾不上远在几千里之外的马淳了。说实在话,相较于内部稳定,一个外国能臣是否招募毕竟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司马懿绝没想到,一个造富闻名的文臣,竟然敢打出清君侧的旗号举兵造反。当他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只能叹息一声,这个年轻的县令命运就此注定,天下也少了一个治政能吏。

    马淳和崖洲岛的事情,原本对于司马懿来说就是一个小插曲,叹息过后就翻篇了。顶多在后世历史上小小的角落里会提上那么一点,以此说明东吴皇帝孙权年老昏聩,晋高祖司马懿惋惜贤才而已。

    但他更加没有想到,一场辽东小国的入侵战争,背后竟然牵扯出了一个如此恐怖的庞然大物。他现在还没有收到东吴举半国之兵平叛失败的消息,若是他知道了这个消息,就会赫然发现,整个华夏沿海从南到北所有海域,已经成为马淳治下的领海。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马淳和他手下的势力,已经隐隐将魏吴两国包围在自己的怀抱里,随时都能从沿海各州郡登陆,直驱两国京城。

    两方战争打到如今这个程度,已经没有再继续下去的必要了。

    魏军损兵折将,多年积存下来的上万铠甲损失过半,再打下去也正面啃不动对面敌军。只能再度采取杜恕的战略,利用辽东郡广袤的原始森林和复杂地形,化整为零打游击。

    马淳军也无力西进,前方襄平已是一座空城。即便占据了襄平,后勤补给如何保障?南甸经过一场大战,农作物几乎被损毁一空,依然滞留在此地附近的数万百姓如何生存?这些都将是马淳极其部下们的最大难题。

    马淳立足于世最大的特色就是以人为本,若是不救济百姓,如何能得到当地民心?占了这么大一片疆域,却不能安心组织百姓耕种,给当地百姓带来安稳的生活,还要防备时刻前来骚扰的魏军零星部队,这对于马淳集团来说有何意义?

    基于这种形势,两方不约而同的决定停止这场战争。司马懿决定放弃辽东郡,以空间换和平,将辽东百姓迁向昌黎郡和辽西郡一带,进行战略防守。以原乐浪太守刘茂为荡寇将军,率军五千,依然留在辽东郡打游击,骚扰马淳军。

    而马淳更加干脆,在补给线安全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直接率领大军回师乐浪。驻军平壤城,将精力集中在消化乐浪、带方两郡。

    并且将目光更多的注视到辽东以北的草原地区,至少这些地区生存的游牧民族之中,匈奴也好,乌桓也罢,还有将来的突厥、柔然、蒙古等等,都将是中原农耕民族的心腹大患。不找到解决方法,即便是建立起强盛的中原王朝,将来必将会面临这些民族的威胁。

    要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防备边患,然后拖垮国家经济。要么整军备武北上消灭胡族,但这依然会拖垮国内经济。

    而游牧民族就像草原上离离荒草一样,割去一茬又来一茬,治标不治本。

    农耕王朝建立之初还兵力强盛,可以打败游牧民族,但是经过上百年的安逸生活,又怎么能打得过坚韧耐劳的游牧民族。

    这是个根本性问题,就像眼下马淳治下的体制,和魏蜀吴三国有着天然区别,在没有一个完善的解决办法之前,马淳依然不会大规模用兵夺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