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中文网 > 帝国之星 > 第一百六十一章 应变

第一百六十一章 应变

作者:我有越光宝盒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八哥中文网 www.bgzw.com,最快更新帝国之星 !

    ,帝国之星

    西历1906年6月5日,帝国皇太子驾临狮城。狮城民众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朱孝铭乘车绕城一周,感受了狮城人们的热情。朱孝铭笑着对狮城特别市市长国兴真说:“狮城民众太热情了,国市长真是领导有方啊!”

    国兴真笑道:“臣听闻香江民众也是如此热情,怕都是皇室驾临的少了的缘故吧!还希望殿下多来狮城。”

    国兴真对于朱孝铭的到来很是高兴,自己作为民主党的一员,对于帝国的储君多次同内阁闹得不愉快自然是乐见其中。

    朱孝铭道转头对王钰徽道:“哈哈哈哈,狮城民众如此热情,看样子以后还得常来。”

    国兴真忙道:“那是我等荣幸啊!”

    第二天朱孝铭夫妇在国兴真的陪同下游览了整个狮城,兴致勃勃地听国兴真讲解了狮城的历史、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朱孝铭最后对国兴真说:“孤悬于海外,却能建设如此只好,由此可见狮城民众的智慧啊。”

    国兴真连道:“不敢,不敢.....狮城能有此成就,全赖帝国本土支持。”狮城自从帝国中兴开始,便蓬勃发展,几百年来无论帝国在南洋遇到什么样的危机,只要狮城在帝国手中,总能化险为夷。狮城也一直在围海造田,帝国不惜重金从马来半岛运送大量的石料扩大狮城的地盘,试图永久稳固这个帝国的明珠。

    休息了几日,朱孝铭照例视察了南洋军区,并在南洋军区司令张木志和南洋陆军司令鲍虎的陪同下检阅了帝国在南洋的重要军事力量,帝国陆军第51旅。

    这是一支年轻但是又有历史的部队,说它年轻是因为它刚组建几十年,说它历史悠久是因为它的组成部分都是一些自帝国中兴以后就成立的部队。

    整个南洋军区陆军只下辖两个旅,一个驻扎就是驻扎在狮城的51旅,另一支部队就是驻扎在新大陆新洲的52旅。一直以来南洋军区都在请求扩编部队,再不济从帝国本土调一两个旅也行,两个旅的部队要守护如此庞大的地区实在是有心无力。

    接着他又检阅了西洋舰队。西洋舰队在帝国海军中是最年轻的一支舰队。脱胎于南洋舰队的西洋舰队,守在帝国势力范围的最西端。由于有时刻跟英国人作战的可能,所以相对其余几只舰队来说,西洋舰队的规模较大,而且舰龄较短,申请改造的成功率也较高。

    朱孝铭站在“衡山”号上举目向西望去,突然转头向南洋军区司令张木志问道:“将军,你说英国人会打过来吗?”

    张木志顿时语塞,他实在没想到朱孝铭会问如此尖锐的问题。许久,一个声音打破了这尴尬的气氛:“殿下,这正是我等守卫在此的意义。”朱孝铭转头望向一个中将看去,想起此人正是接见黄之栋的南洋军区副司令彭朝晖,遂笑道:“彭将军所言极是。”顿时,气氛活跃了起来,不在像刚才那样沉闷尴尬了。

    但朱孝铭心里还是很担心南洋局势,毕竟南洋对于帝国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科技日新月异,石油马上就要成为各国的重要物资,如果帝国失去南洋,那将是极度危险的情况。更何况现在帝国对于中东事务根本无力插手,只能任由西方诸国在中东瓜分势力范围。

    接连几天朱孝铭心情都不佳,王钰徽问道:“怎么了?”

    朱孝铭道:“我看南洋已经是风雨欲来了。”

    王钰徽道:“有这么严重吗?”

    朱孝铭严肃的点了点头,无奈道:“有可能会更糟,柔佛和柬埔寨也有不稳的倾向,一旦这些地方的

    王室被推翻,帝国在这里的影响力就会大大减弱,这背后都是西方人在捣鬼。”

    王钰徽:“内阁没有发现这些问题吗”她知道内阁实际控制着帝国,所以才有此一问。

    “嘿!内阁各位才懒得管这么远的事情,只要不出现大的事件他们永远会拖下去,毕竟经济危机对他们的影响比这要大的多,他们希望帝国这两年风平浪静就行了。”

    “内阁的诸位大臣如果不管,那南洋岂不是要大乱!”对于王钰徽来说,她很难理解这种情况。

    朱孝铭也有些头疼,自己走到哪里都会遇到乱子,简直是有如神助。这下好了,自己可能又要在这里和西方人斗了。

    帝国京城,内阁府内灯火通明。十几位内阁大臣正在会议,通商部尚书介绍了刚刚收到的暹罗国王郑及的求援书,请求帝国介入稳定暹罗国局势。

    “我看他自己闯下的祸就让他自己收拾,帝国不必为了他而浪费精力。”财部尚书罗闻道。他一点也不想用帝国的财政支出去帮助那些远隔千里的藩属国解决困难。扶桑的账目还是一团糟,现在又出了个暹罗。帝国财政根本无力负担下一场战争。现在内阁已经快要和其余党派达成进一步的解决方案,到时候又将是一笔天文数字的巨款,自己已经够头疼了。

    吴群友道:“可毕竟暹罗还是帝国的臣属,如若不予以帮助,怕是其余的属国会有看法。我认为,必须援助,只是援助的形式需要认真讨论。”吴群友对于南洋的认识可是要比扶桑深刻,知道南洋是帝国的重要核心,一旦发生混乱,帝国这些年来一直南下的政策就会遭到失败,到时候整个帝国的政策可能就要发生变化。

    薛维骏手里拿着一张纸对内阁成员们说:“这是太子殿下发来的电报,在电报上说,整个南洋的局势都不容乐观,而且有西方人介入的影子。”

    罗闻接道:“这几天我也陆续接道南越和柬埔寨的大使来的电报,暹罗的游行有可能会波及其他国家。”

    “我看这几个国家不进行改革是不行的,这几个国家的国王太昏庸无能了,这种情况早该结束了。”内阁委员邓世伦道。

    随着在内阁的时间越来越久,他已经渐渐开始展现出自己的能力,也逐渐发挥自己的话语权。

    “但是我们在南洋的军事力量很是薄弱,怕是很难应付大规模的骚乱。从帝国内部调兵代价也是很大的。”兵部尚书厉平道。

    仅凭南洋的军队是很难平息大规模的叛乱,现在的兵力只够守住各地,西方人在天竺跃跃欲试,不派兵也就罢了,如果还从狮城和新洲调兵,会是一种冒险。

    罗闻道:“军费方面,这次必须要让他们出,谁想让帝国军队出动谁就掏钱。”他可是知道当家的滋味,他恨不得一个硬币都掰开花。

    “这不太好吧,毕竟我们是上国,帮助他们也是义务。我看那几个藩属国也不像有钱的样子。”次辅毛兴峥颤巍巍地说道。

    他的发言引来一片附和声,随即罗闻便不再说话了。赵杰坐在那里拨弄了手里的茶杯,一言不发,今晚出奇的安静。

    吴群友转头看了赵杰一眼,心里颇不明白他在干什么,怕不是又在想什么坏主意。

    其实他可是冤枉赵杰了,赵杰此时正在盘算自己要不要去南洋摊这趟浑水。

    商讨了半夜,内阁最终决定在御前会议上提出干涉的决定,调动西洋舰队前往暹罗,帮助暹罗稳定当前之局势,并威慑其余各国

    不稳定因素。

    同时,派兵进驻柔佛,与柔佛举行陆军演习。南洋局势由狮城特别市市长国兴真处置,并请太子殿下访问诸国,安定各国王室之心。

    接到御前会议决定的朱孝铭召集了帝国在狮城的高官开了一次局势分析会,分析南洋局势,确定行动方案。

    朱孝铭道:“我想各位也已经知道此刻南洋之局势并不容乐观,暹罗国的游行还没有结束,一旦事态闹大,南洋诸国必定会受影响,帝国也会受其影响。现如今帝国御前会议已经决定了帝国干涉的政策。我们就要抓紧时间行动,此次会议就是分析一下当前之局势,并应该以何种方式迅速解决。”

    “殿下,我认为当前以暹罗国之局势最为要紧。其余诸国局势虽然也处在危急之时,但我认为只要我们稳住了暹罗的局势,其余各国自会稳定下来。”南洋军区司令张木志道。

    南洋军区副司令彭朝晖道:“只是当前帝国军队在南洋的军队过少,怕是照应不过来暹罗和柔佛两方面。”

    朱孝铭问道:“除了51旅,帝国在南洋附近还有没有可以调动的军队?”

    南洋军区海军司令兼西洋舰队司令秦汉生道:“西洋舰队还有下辖的陆战水兵大队有1000余人,可以随时出发。”

    这时,内阁任命的全权处置大臣、狮城特别市市长国兴真道:“狮城的警备队有一个满编的机动支队。主要就是用来处置南洋地区出现的骚乱等局势的。”

    朱孝铭道:“只是我们这次去暹罗,不要大张旗鼓,不要引起暹罗游行民众的反感。我们的目的是帮助暹罗国将局势稳定下来,不要使局面混乱下去。各位将军一定要约束好自己的手下,千万不能出现什么扰民之举,如若出现问题请各位自行向内阁解释。”

    众人严肃地保证后,朱孝铭道:“我们先决定暹罗国的局势,各位认为,当务之急是什么?”

    国兴真道:“应该让郑及抓紧任命内阁首辅,将内阁运转起来,不能让暹罗的政府瘫痪了。”

    “既然我们是去帮助他们的,那么暹罗国就得先把自己的内阁运转起来。”南洋军区副司令彭朝晖道。

    “现在就怕没有人敢坐在炉子上烤了。”南洋军区司令张木志道。

    “那是暹罗国自己的事,找不出来也得找,抓紧给驻暹罗大使馆发报,让他抓紧催促郑及,此事不能拖。”朱孝铭强硬道,“西洋舰队抓紧准备,一旦准备完毕后我们就启程北上暹罗。”

    “是殿下。”南洋军区海军司令兼西洋舰队司令秦汉生道。

    朱孝铭继续道:“罗副司令跟随我北上。张司令就坐镇狮城并指挥在柔佛的军事演习。”

    “是!”两人领命。

    “国市长,你看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朱孝铭说完想起这些应该由国兴真说。

    “殿下英明神武,已是安排得极为妥当。”国兴真刚接到任命他为全权大臣的时候非常高兴,毕竟这是他与内阁最接近的一次,但一想到太子殿下此时还在狮城,心里就凉了半截。当朱孝铭迅速地布置完任务后他心里些许不痛快,但是他知道此时不宜说些什么。

    会议结束后,几位将军离开了市政府,回到了自己的司令部。彭朝晖一路上在思量太子殿下让他随行的目的,或许是想接触一下少壮派,想到这里,他又想起了向忠的遭遇,叹了一声:“真乃危急之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