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中文网 www.bgzw.com,最快更新帝国之星 !
,帝国之星
朱孝铭道“帝国海军身为帝国的急先锋,装备上怎么能如此落后,真要发生战争,帝国海军如何面对?”
朱国荣严肃道:“殿下,虽然帝国海军准备落后,但是帝国海军的精神还在,我等必将奋勇效命。”
在强大的武器装备差距上,一味的强调精神,虽然有可能会击败敌人,但自己的伤亡也是泰国惨重。况且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朱孝铭摇摇头:“精神可嘉,然有些时候只能白白送命,这种局面必须改变。决不能让帝国海军官兵的血白白流干。”
朱国荣忙道:“谢太子殿下,帝国海军全体官兵定感恩不尽。”他知道太子殿下一直对军队很是感兴趣,不然也不会亲赴阿富汗战场了。虽然现在皇室对国家事务的掌握度很小,但是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如果太子殿下呼吁帝国高层,还真有可能给海军带来希望。
“我在京城听说,王秉臣司令有可能要辞职?”朱孝铭没有接他的话,很多时候自己出面只会适得其反。
“是的,估计很快了,这届内阁的海军司命没有一个担任职务超过一年的,也算是帝国海军史上前所未有之事了。”朱国荣无奈地笑道。
“新的继任人选定下来了没有啊?”朱孝铭追问道。
“这倒是好像还没有,内阁本来想让沈守力副司令接任,但是好像被拒绝了,因为沈副司令决定跟随王司令一块辞职。”朱国荣道。
“那这下难堪了,往下怕是要任命你们这些舰队司令了。”朱孝铭笑道,“现在可是将内阁置于困境了。”
“我是对那个位置没有兴趣,夹在两头受气,最后弄得里外不是人。”朱国荣有着帝国海军特有的骄傲,自从这一届内阁上台,就一直对海军有意见,尤其对海军内部的事情指手画脚,这也是多名海军司令同内阁不合的原因。
朱孝铭没想到帝国海军和内阁的矛盾已经如此激烈了。原以为帝国陆军的那些少壮派就是比较不愿意听话的了,看到帝国海军的样子,简直可以说整个海军都是少壮派。那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海军原有的扩张积极政策都会受到压制,现在的内阁没有能力开源,只能选择节流。
帝国军队将领的晋升渠道有两条,一条是总参谋部,一条是兵部。不过由于帝国陆军在帝国军队的占主导地位的原因,总参谋长一直由帝国陆军将领担任,帝国海军将领只能担任副总参谋长。
而在兵部内由于尚书只能由文官担任,所有海军将领只能担任排名第三的右侍郎。可以说海军司令是帝国海军中仅次于帝国副总参谋长和兵部右侍郎的排名第三的职位,而且在和平时期算是权利最大的职位了。但是现在居然没有海军将领愿意担任,可以看出双方的矛盾闹得有多僵了。
帝国兵部。一场重要的人数会议正在举行,会场上将星云集。
兵部尚书厉平宣读了由内阁拟定、资政院通过、皇帝签署的任免书。
向忠坐在台上显得很落寞,事先已经知道此次调整自己会被转到兵部装备局。
这对于一名一直在战斗前沿的将军来说是残忍的,向忠崛起与南洋,跟英国人交过手,跟南洋的土著人交过手,后来调入总参谋部也一直在作战局统筹整个帝国的军事行动。向忠终于听到了自己的名字,大局已定,已无力回天了。
向忠会后来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一言不发的坐在那张他曾经整天整夜陪他加班的椅子上,点燃了香烟,拉上了窗帘的屋子显得那么黑暗,只剩下香烟那一点红色的光亮一闪一闪,屋子里安静极了,气氛显得那么压抑沉重。
许久,一阵敲门声传来。门开了,来人被这满屋子弥漫的香烟味道熏得咳嗽了起来。来人笑道:“我以为失火了呢!”
随即来到窗前将窗帘拉开,打开了窗户,夏季的风冲了进来,瞬间屋子里的烟小时的无影无踪,好像从来没有过的样子。
“你怎么过来了?”向忠望着来人——自己的同学,山东警备队总队司令胡繁生。
警备队是帝国近些年来建立的地方性质部队。由内阁的警察部和兵部双重管理,主要任务是保护国内的重要目标,处置帝国内部各种突发事件,维护国内稳定,同时帝国驻外所有使领馆全部由警备队负责,并起到补充由于宪兵数量不足的作用。很多在陆军中不得志的军官都转到了警备队,这里不仅训练轻松,而且待遇也不算太差,总比卷铺盖回家要强太多。
“我今天才接到消息,说你要调整岗位,知道你肯定不痛快,所以来看看你。”胡繁生笑道。
胡繁生在来到警备队之前也是陆军中颇有前途的新星,只因为性格刚烈,从来不会溜须拍马,所以一直受到排挤,一气之下也就离开了陆军。
向忠把烟头扔到了地上,站起来自信道:“唉!我就这个命了。让我上哪我就上哪,咱到哪也能干出一番事情来。”
“对喽!这才是我认识的向大将军。”胡繁生哈哈哈笑道。
“你去约约老彭那几个,今晚咱们好好聚聚,老同学好久没有在一起喝酒了,今天咱们来个一醉方休。”向忠大声道。
入夜,在向忠家不远处的一个小酒馆。
几个人凑在了一起,向忠端起酒杯道:“好些时候不见了,先走了一个。”
一饮而尽,胡繁生道:“明泽,你在禁军怎么样,过得挺舒坦吧!”
对面的壮汉摸了摸自己的光头,苦笑道:“唉!啥舒坦不舒坦,天天提心吊胆,整不好就被踢出去了。”
“现在还有比京城更安全的地方吗?”胡繁生有些不理解,“至于如此紧张!”
“繁生,你不是不知道曾树军这个人有多变态!”向忠笑了笑。
“我看他在禁军也长久不了,里面关系错综复杂,他又喜欢如此折腾,我看时间长了,群起而攻之,内阁也受不了。”张明泽对于曾树军的前景不看好。
向忠又端起酒杯笑道:“管他呢!咱们弟兄几个过得好就行。”
“之前就你最有前途,可惜!唉!”喝了酒的胡繁生感叹道。
向忠摆摆手,豪气道:“无妨!只要咱们坚持住,总会盼得光明。帝国不会一直沉沦下去,终究会再起的。”
“对!帝国终究会重新崛起。”
晚上,向忠喝的酩酊大醉。第二天他还是精神抖擞地来到了装备局,开始了他新的军队生涯。
装备局一直是兵部各个部门中不受重视的地方。这些年来帝国更新的装备极少,装备局的工作几乎就是在小修小补。毕竟没有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他找来了副官让他将帝国军队所有目前装备的武器资料汇总来,他要全面研究掌握帝国现在装备武器的性能。
跟西方诸国这几年武器更新速度相比,帝国已经远远落后,尤其是在海军方面,帝国几乎就在原地踏步。这样下去,如果在南洋跟西方人发生冲突,帝国也只能是凭借地理优势在短时间内不落败。唉!这经济危机什么时候才能过去?向忠看向窗外,阳光依旧明媚。
朱孝铭在香江待了有些日子,直到天空公司的飞机表演队到达香江。表演队是从松江装船运到香江的,很快在香江的九龙进行了飞行表演。
香江市民的热情被这个像鸟一样能飞上天空的东西点燃了。人们争相凑上前去观看这个神奇的东西。朱孝铭笑着对刘国富说:“飞机看样子就得到处飞才能让人看出价值。”
刘国富回道:“殿下,我们明年将建造更多的飞机并组织更多的表演队去帝国的各个省份进行表演。”
朱孝铭赞许道:“嗯,要尽快打开
市场,占领市场。更重要的是要让军队多看,只要军队看中,以后就由好前景。更重要的是要让飞机多的更远,载的东西更多,只有这样才由实战的价值。”
朱孝铭与飞机表演队一同南下,准备去帝国南洋的明珠—狮城。护航任务交给了在香江进行大规模改造的西洋舰队的四艘军舰上。
这四艘军舰由于服役时间过长,需要进行升级改造,但狮城没有大规模的造船厂,所以只能将其开到香江进行。完成的日期正好跟朱孝铭南下日期一致,所以西洋舰队主动承担了此次护航任务。
舰队首先到达了藩属国大越的王城西贡。高祖大帝中兴后,派兵南下,恢复了对岘港以北的掌控,被设立南越省。岘港以南仍为大越国。
朱孝铭受到了大越国的热烈欢迎。大越国国王黎道真亲自将朱孝铭迎入宫中,朱孝铭一路上看着大越国破旧的街道,百姓破烂的衣着心道这大越要比扶桑和扶桑都要穷,看样子这个殿下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治国有方啊。朱孝铭住进了帝国驻大越大使馆,大使陈海生详细地介绍了大越国当前之局势,认为当前大越国的形势不容乐观。每个在藩属国的大使馆其实等同于帝国在藩属国的监国,他们在每个藩属国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努力维持着帝国在藩属国的利益。
大越内阁的首辅阮忠掌握大权,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的事情没少干,国王李道真是不管不问,只要自己过的好就行,事事都听这个阮忠摆布。
朱孝铭听后问道:“有没有可能发生民变?对帝国的影响大不大?”
陈海生道:“很有可能,我已经多次提醒在越侨民总会了,让他们通知商户做好民变之准备。如果爆发民变,有可能影响帝国的粮食进口。”东南亚各国一直产出水稻出国到帝国。
朱孝铭顿感头痛,帝国下属藩属国几乎都处于历史交汇期,自由民主的思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涌入各个藩属国。加之各国的统治者的顽固保守,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帝国的藩属国虽然政治制度都模仿着帝国,但是骨子里几乎还都是传统的封建思想,即便了建立了资政院也都是摆设,民间的声音影响不到高层。所以造成了底层民众的不满,包括广大的中小商人。
他们发不出自己的声音就造成了国家的政策与现实严重脱节。林林总总的问题最终就会演变成一根根的导火线,随时可能爆炸。
朱孝铭道:“暹罗前些日子的大游行有没有影响到柬埔寨和大越?”
陈海生道:“目前来看,还没有。不过臣担心如果暹罗继续乱下去,终究会影响到整个南洋的。”
朱孝铭无奈道:“嗯,你好好注意局势,多跟内阁汇报。南洋不能乱,乱了帝国经济就会遭受重创。”
暹罗国此时正是局势动荡之时,由于政府收购的稻米价格远低于去年,所以大量农民集结起来向首都曼谷进发。暹罗国王郑及惊慌失措,命内阁及时解决此事后,躲到了帝国驻暹罗大使馆内。
暹罗内阁首辅王华贤是华裔出生,也是暹罗国内的大地主。王华贤召集内阁商讨办法,讨论来讨论去只能将收购价格提升到去年的水平,但是在报给国王郑及后郑及反问自己的王宫何时能扩建,王华贤哑口无言。
暹罗国的农业在帝国的帮助下迅猛发展,产出的稻米除了自用外大多数出售给了帝国,而在其中组织交易的是暹罗国的农业部。一旦暹罗国的财政紧张之时暹罗农业部就会压低收购价格,从中获取更高的利润。
今年暹罗连日暴雨,导致暹罗王宫多处受损,郑及迫切地想修缮王宫,但国库很是紧张,他随即要求农业部压低收购价格,不料却酿成了全国农民的大游行。
由于郑及对调高价格的办法不认同,局势一直僵持着,最终王华贤辞去首辅之位,内阁瘫痪,郑及措手不及,民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