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中文网 www.bgzw.com,最快更新穿越转世的爱恋 !
张明转世的李隆基扶持了自己的父皇李旦再次登上皇帝宝座,这看似简单的事情背后实则隐藏着无数的权谋和算计。虽然李旦并没有直接参与那场惊心动魄的唐隆政变,但他德高望重的身份和谦恭温和的性格却让他赢得了众人的心,最终成功掌握了实际的政权。
然而,尽管已经成为了皇帝,李旦内心深处仍然充满了无奈。毕竟这场政变完全是由他的儿子李隆基精心策划的,而他的妹妹太平公主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相比之下,李旦自己仿佛只是一个旁观者,一夜之间莫名其妙地捡到了这个天大的好处。
因此,当上皇帝之后,李旦不仅要全力以赴地治理国家,还要如同走钢丝一般,时时刻刻都得小心翼翼地平衡着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间的势力。如果给予李隆基过多的权力,那么以他卓越的才能、众多的心腹以及强大的实力,稍有不慎便可能让自己陷入被架空的困境,沦为有名无实的太上皇;可若是对李隆基过于压制,又难免会引起他的不满甚至反抗,从而引发新一轮的政治动荡。这种微妙的平衡术对于李旦来说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需要他具备超凡的智慧和洞察力才能够驾驭。
如果给予太平公主过多的权力,那么武则天与韦皇后的惨痛教训就会摆在面前,毕竟没有人能够连续三次在同一条河流里跌倒。即使杀掉她们二人,独自掌握政权,但既不昏庸又不残暴的李旦却无法做到这一点。怎样才能平衡这两派的势力呢?李旦不得不效仿当年的李渊,扶持弱小者,压制强大者。然而,谁是弱者,谁又是强者呢?在唐隆政变刚结束的那些日子里,李隆基无疑是实力上的绝对强者。守护玄武门的左右万骑皆是李隆基的亲信,而他本人则兼任着左右万骑的首领。此外,左右羽林军大将军的职位,则由李隆基一母同胞的两个弟弟李隆范和李隆业接替。李隆基的三位心腹——刘幽求、钟绍京以及崔日用等人,更是分别掌控了中书省和门下省。不仅如此,李隆基还得到了大多数文臣武将的支持和拥戴。
按照自古以来立嫡长子而非立贤才的传统观念而言,身为唐睿宗李旦第三子的李隆基,其实并无资格被册封为太子。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其兄长李成器却是一个颇具自知之明之人。当李旦表明欲将李成器立为太子之际,他展现出与李旦昔日如出一辙的态度——泪流满面、坚拒不受,并说道:\"时逢太平盛世,则应优先考虑嫡长子;若国家面临危难,则应归功于有功之臣。\"此时,满朝文武百官亦纷纷踊跃上前,为李隆基助力助威。面对如此形势,李旦无奈只得顺遂民心,将李隆基册封为太子。在这般强大实力的支撑下,李隆基即便有心亲自登上皇位,恐怕也并非难事。
反观太平公主这一边,可以说是处于一种非常不利的局面之中。首先,在宰相这个层面上,没有属于她的势力;其次,羽林军这支重要的军事力量也与她毫无关系。尽管在百官之中或许会存在一些支持她的人,但这些人数量有限,根本无法与李隆基相抗衡。而唯一能在宫廷中给予她些许支持的上官婉儿,却早已被李隆基杀害。
李旦虽然一直以来都是个权力欲望相对较低的人,但在此刻,面对皇位的诱惑以及复杂的局势,他内心深处还是渴望能够扮演好皇帝这个角色。因此,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他不得不选择大力扶持太平公主来对抗儿子李隆基。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李旦对于太平公主的支持力度竟然如此之大,甚至达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这种过度的扶持使得大唐几乎要第三次陷入“牝鸡司晨”的怪异局面。所谓“牝鸡司晨”,原本是指母鸡代替公鸡打鸣报晓,后来则常常被用来比喻女性掌权、干政等情况。在古代社会,这种现象往往不被人们所认可,因为它违背了传统的性别观念和政治秩序。而如今,由于李旦对太平公主的过度纵容和支持,使得大唐面临着这样一种危险的局面,实在是令人担忧。
太平公主与李隆基斗法的经过
茅五剑026
2023-02-13 14:12湖北
关注
因为太平公主的哥哥兼皇帝李旦一直在利用她,从来都不想让她赢,只是想利用她平衡一下李隆基的权力而已。但是,太平公主却把自己想象成了她娘武则天,把李旦的利用当成了放纵。下面是太平公主与李隆基斗法的经过,看完之后,大概肯定对这个结论深有体会。有点长,大概一万多字,但非常详细。
公元710年6月20日,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将准备做武则天第二的韦后一党全部铲除。6月24日,李隆基将他的老爹李旦,扶上了皇帝的宝座。这是时隔20年,李旦又一次当上皇帝。26年前,他在老妈武则天的操控下成了皇帝,胆战心惊地做了6年的傀儡。如今,他又在儿子的支持下重新坐上了宝座。虽然李旦没有参与唐隆政变,但他德高望重的身份以及谦恭的性格,让他赢得了人心,拥有了实权。不过李旦这个皇帝当的仍然很无奈,唐隆政变是儿子李隆基一手策划的,妹妹太平公主也有参与,唯独他自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夜捡个了大便宜。所以,当上皇帝之后,他在治理国家的同时,还不得不像过独木桥一样,时刻平衡着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势力。如果给李隆基的权力太大,这儿子能力太强,心腹太多,一不小心就会让自己变成太上皇。
如果给太平公主太多权力,老娘武则天和韦后的教训还在眼前,一个人不可能在一条河里摔倒三次。如果说杀了他们两个,自己独揽大权,不昏庸也不残暴的李旦根本做不到。如何平衡这两派的势力,李旦不得不向当年的李渊学习,扶持弱者,打压强者。那么谁是弱者,谁是强者呢?唐隆政变刚刚结束的那段日子,李隆基毫无疑问是绝对实力上的强者。守卫玄武门的左右万骑都是李隆基的心腹,他自己又兼任了左右万骑的老大。左右羽林军大将军,李隆基又让自己一母同胞的两个弟弟李隆范、李隆业接任了。李隆基的三个心腹刘幽求、钟绍京、崔日用等人又分别控制了中书省和门下省。而且李隆基还赢得了大部分文武百官的拥护。
按照立嫡不立贤的传统,李隆基作为李旦的三儿子,是没有资格当太子的。但是,他的大哥李成器是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当李旦表示要把李成器立为太子的时候,他和李旦当年一样,一边哭一边坚决的拒绝了:“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文武百官也都争先恐后地涌上来给李隆基添了一把火。李旦只好顺从了民意,把李基隆立为了太子。在这种恐怖实力的加持下,李隆基如果想自己当皇帝,估计都不会有多大的问题。反观太平公主这边,宰相没有她的人,羽林军没有她的人,百官中可能有她的人,但也根本无法和李隆基抗衡。宫中倒有一个她的人,也就是上官婉儿,但也被李隆基给杀了。李旦虽然是一个权力欲望比较低的人,但在此时此刻他还是想当好这个皇帝的。所以,为了坐稳皇位,他只能大力扶持太平公主去抗衡儿子李隆基。只不过,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李旦对太平公主的扶持力度大到了惊人的地步,以至于大唐差一点第三次跳进牝鸡司晨的怪圈。
那么,李旦究竟是通过何种方式来扶持太平公主的呢?首先从生活层面来看,太平公主本就以奢华浮华为着称,她四处包养小情人、兴建豪华府邸、购置昂贵座驾等等行为,早已让她成为京城众人瞩目的焦点,被誉为京城一姐。而在李旦的支持与庇护之下,她的生活水准更是如火箭般直线飙升。无论是饮食穿着还是日常用品,都全面对标宫廷标准,甚至将自己视为皇帝的次席人物。
在政治领域,尽管太平公主并未实际担任任何重要职务,但其手中所掌握的权力却是令人咋舌的巨大。每当宰相们向李旦禀报军国大事时,李旦必定会询问一句:“你们是否已经与太平公主商议过此事?”若是未曾经过商讨,李旦便会立即传召太平公主入宫,共同商议后才会付诸实施。然而,如果太平公主因事无法前往皇宫,李旦则会派遣宰相亲自前往太平公主的府邸,征询她的意见后方可行动。
此外,除了宰相之外,其他各级官员的考核与晋升事宜,太平公主都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处置。在她的一番运作下,没过多久,之前被李旦罢黜的那些“斜封官”们便又重新得到了任用。所谓“斜封官”,其实就是当年韦后集团通过卖官鬻爵而任命的一批官员。既然拿了人家的好处,这些人自然会唯太平公主马首是瞻,并纷纷投靠到她的麾下。如此一来,朝中的文武大臣有超过半数都成为了太平公主的党羽。
宰相的任免权虽然在李旦的手里,但太平公主却通过种种手段,将那些没有投靠她的宰相几乎全部赶出了京城。这些手段可能包括诽谤诋毁、诬陷等不光彩的行径。而后,她更是使出哭闹撒娇甚至以死相逼的手段,迫使李旦将她的数名心腹提拔为宰相。经过三年时间,到了公元 713 年,七位宰相之中竟有五位成为了太平公主的党羽。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党羽中居然还有一些原本属于韦后一派的人物,比如崔湜——曾经是上官婉儿的情人,也是杀害神龙五虎的幕后黑手之一;此外还有萧至忠和窦怀贞等人。在军事方面,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以及左金吾将军李钦等人也纷纷投靠了太平公主一方。左右羽林军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驻守在玄武门,每次政变都会充当急先锋的角色。
那么左金吾将军究竟是做什么工作的呢?原来啊,他所肩负的责任无比重大,需要承担起宫廷以及京城范围内的巡逻警备任务。看到这里,大家是否会感觉到似曾相识呢?没错!太平公主的这一系列举动,像极了当年的韦后。她广泛地搜罗党羽,积极拉拢当朝宰相,并与禁军中的关键人物建立紧密关系。可以说,这几乎就是韦后的复制粘贴版本。然而,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太平公主还拥有一项韦后无法与之相比拟的卓越能力——那便是过人的智慧。
(太平公主)足智多谋,深得武则天赏识,常被邀请参与朝廷机密要事的商议。”能够得到武则天如此评价,认为其与自己相似,并且经常共同商讨国家大事,足以证明太平公主的才智绝非一般。人们常言,权力犹如男人的壮阳药,其实对于女性来说亦是如此。当一个人掌握了强大的力量时,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杀机。这种现象并非仅限于男性,而是人类的普遍共性。更何况,太平公主所拥有的不仅仅是普通的力量,而是那种足以左右整个帝国命运走向的超级权力。
李旦给予了太平公主如此巨大的权力,这似乎已经预示着她与帝国未来的接班人之间将会展开一场生死搏斗。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李旦又是如何打压李隆基的呢?
首先从军事层面来看,公元 710 年 8 月,距离李旦登基称帝仅仅过去了两个月,他便迅速改组了曾经协助李隆基发起唐隆政变的主力军——万骑。这些人被悉数调离京城,派往外地担任官职。紧接着,李旦又新设立了两支飞骑军,并将其划归左右羽林军管辖。据史书记载,李旦之所以采取这一举措,原因在于这帮人自恃平定韦氏有功,肆意妄为、违法乱纪,成为了长安城百姓的心头大患。然而,这种说法是否只是表面文章呢?也许背后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动机和考虑。毕竟,万骑曾是李隆基的得力支持者,如今他们被遣散至外地,无疑削弱了李隆基在京城的军事力量。而新成立的飞骑军则直接受左右羽林军节制,使得李旦能够更紧密地掌控京城的军事局势。这样一来,李隆基在军事上的影响力自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