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中文网 > 三兴大汉 > 第137章 周瑜的失策

第137章 周瑜的失策

八哥中文网 www.bgzw.com,最快更新三兴大汉 !

    等鲁肃翻过山坡的时候,出现在眼前的一艘静静地漂泊在沘水上的小船,挂着旗帜,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周”字。

    几名身材魁梧的大汉站在船头,如刀削般的脸庞上充满着刚毅,左手按在腰刀上,警惕的注视着四方。几人如寺庙里供奉的神像一动不动的伫立在那里,身上的煞气却如地狱的恶鬼般摄人心魄。

    在他们的身前是一个衣着华美,高大俊秀的少年,脸上永远带着温和笑容,如同旭日的光芒,暖人心扉。

    他就静静的端坐在那里,不言不语,但只消在人群中一现,就能吸引到所有人的目光,无论是谁见了这个少年的风采,都不免暗暗心折。简陋的船舱站在他身后,仿佛变成了豪华的宫殿。

    小船的船头上摆放着一张古琴,而少年则似乎已将全副精神全都放在手下这张古琴上,甚至已忘记了身在寒彻刺骨的江风中,甚至也忘记了此行的目的。

    正因他这专注的神情,以至走到近前的鲁肃都不忍心打扰。

    在鲁肃的眼中,无论是江边的草木,还是远远的青山,更或者江风掀起的浪花,都仿佛化入了曲声氤氲的风景里,成为了千古一绝。

    曲子意之深长,奏者情之洒脱,如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少年指下。

    江风颇急,将琴声传出到这边来,忽隐忽现,只能隐隐约约听到一丝若有若无的连贯音律,但琴音之高妙,一旦集中注意力去听,便格外分明。

    鲁肃的几名的随从不通音律,也觉得悦耳,而他却听出了那操琴之人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鲁肃虽然从来没有见过远处的少年,但其所奏出的琴声清新自然,普天之下能有如此高怀之人弹指可数,哪怕是纵观整个古今,这种人亦可以算得上凤毛麟角的存在。

    这种人本来就不多,在江淮就更少了,故而鲁肃已大约猜出了对方的身份。

    只是鲁肃虽然与其并列为江淮间这一代最杰出的三名俊杰之二,但跟他却从未打过交道,却不知他此来何意。

    不过他懒得多加思索,性格直爽的他更愿意与人坦诚相待。

    “曲有误,周郎顾,好一个江淮风流美丈夫!今日能得闻周公子的‘高山流水’,肃实在是三生有幸!只是不知周公子此来不知是巧合,还是专程有事儿寻肃?”

    “恐怕也只有鲁兄这样的豪杰名士,听得出这曲中的深意吧!”此时周瑜已弹奏完毕,令人收了古琴,将小船靠岸,整了整衣冠,下船与鲁肃见面。

    “公瑾此次前来,自然是请鲁兄出仕的。在下本来已经到了东城,却听到了兄长离开的消息,这才马不停蹄,一路追到了这里!”

    周瑜请鲁肃出仕,当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代表着好友孙策来的。

    自从孙策与袁术摊牌之后,吴景、孙贲等人便不再隐藏实力,一举击溃了周尚、周昕两军的联盟。

    其中,最先入主丹阳的周昕,已经有了一定的根基,倒还能勉力支撑,三方之中实力最弱的周尚却被直接扫地出局,丹阳将不可避免的落入孙军的手中。

    但这对周瑜所在的周家来说,未必不是一种解脱。

    自从前汉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两汉的历代君王便坚持不懈的推行儒家的思想,使得儒学在两汉时期大行其道。像是周家这样的一流世家,大多是以儒学传家。

    而董仲舒更是在先秦儒家“五伦”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三纲五常论。

    其中的“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则为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君为臣纲作为三纲五常之,在天下士人的心中地位可想而知。

    这也是为何汉室的声望江河日下,其正统的地位依然难以被撼动的原因,更是周家全力支持周尚入主丹阳的原因。

    这里面固然有着家族利益影响的因素,但主要原因还是周尚的丹阳的太守之位是天子亲封的,而吴景、周昕两人则是得位不正,一个来自袁术、一个来自袁绍。

    作为天下第一流的世家,周家既然没有入世争龙之意,就必须做出维护汉室正统的样子来,表现出对君王的忠诚来。

    虽然最后失败了,有些丢脸,但是周家好歹也算给了天下士人一个交代,也给了家族本身一个交代,可以光明正大的退出几家诸侯的乱斗,独善其身。

    这时候周家与孙家的死结也算解开了,族中也就不再限制周瑜与孙策的交往。

    可惜这个时代世家大族的向心力可是很强的,周家也不例外。在周家刚刚败给孙家的情况下,哪怕周瑜是以私人的身份出仕孙策,也会使家族遭人非议,故而周瑜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投靠好友了。

    可是现在却是孙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作为总角之交的周瑜又不能置之不理,所以他只好将主意打到与他齐名的鲁肃身上了。这才有了周瑜邀请鲁肃出仕的一幕。

    “昔马援答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天符,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吾方达此,足下不须以子扬之言介意也。”

    周瑜的意思是孙策有明主之相,又符合代汉者兴于东南的谶语,劝他出仕对方,不要把刘晔的话当回事儿。

    周瑜能够上百里的追逐自己,邀请自己出仕,说这实在的,鲁肃是很感动的。而周瑜这个人无论是才干还是脾性,也都很对鲁肃的胃口。

    但现在的两人,可没有历史上借粮通好、共谋大事的情谊,周瑜的这番话却有些草率了。

    我朋友的朋友,不是我的朋友。虽然鲁肃、周瑜与刘晔具是交好,但这二人之间毕竟没有什么交往。周瑜直接劝说鲁肃不要将刘晔的话当回事儿,却是有些失礼。

    果然,鲁肃的心中有些不悦,但他虽然直爽,但是城府还是有的,故而婉转的回应了对方,“周公子所言甚是。今中国失纲,寇贼横暴,而江东避安一域,沃野万里,民富兵强。北有大江之险,西南是富弱之邻。若能据之,进可觊觎天下,退可割据一方,可谓是帝王之基。然而,夫土地者,有德者居之,又岂是孙家独有?孙策固然是天下少有的英杰,左近的刘和也不遑多让。刘和托为汉室宗亲,更有匡扶汉室的大志,他的邀请,肃实在是不能拒绝!”

    周瑜暗叹一声,鲁子敬能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

    他早就猜出鲁肃已经先一步得到了刘和的邀请,但执着的周瑜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不想急切间说错了话,还是绝了最后的希望。

    虽然还是有些不甘心,但周瑜也不也不是纠缠不清之人,只能就天下大势详相谈了几句,在夜幕降临之后,起身告别。。

    周瑜洒脱的登船而去,只留下他飘然的身影,他的身后是翻滚不休的沘水,一直流淌。

    鲁肃望着远方的黑点,有些出神,半天才回过神来,自顾自叹道,“如此俊杰,希望下一次见面时不是在战场上。”

    ……

    这一天的上午,合肥新城内一番热闹的景象,一根根粗大的木头被拖到城内最大的校场内,木料和铁器堆积如山。

    校场内已搭建了上百座帐篷,集中了合肥从周边搜集来的上千名工匠,按照图纸打造着攻城和守城的器械。

    在合肥彻底站稳脚跟的刘和,不但得到普通民众的忠心拥戴,连所有的士族大户也被他收服,在此次战争中,倒向了刘和。

    现在,几乎整个合肥新城都动员起来,家家户户在大族的带动下,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万众一心的忙碌起来。

    由于事务繁杂,刘和只能将所有的钱粮物资以及工匠、器械工作交给封旻主管,让他将其他的事情先放一放。

    封旻得到刘和的全权委托,很快便挥出了他的卓越才干,不到半天时间,他便将一切都整理得井井有条,攻守城的器械打造也开始顺利地运转起来。

    征集工匠、砍伐树木、管理物资,俸禄食宿、组织分工等等,千头万绪,非常繁杂,几乎每一件事都需要封旻亲自过问。

    但封旻只用了半天时间便把一切都处理妥当了,处理得井井有条,这不得不令所有人都感到惊叹。而长史刘晔趁机甩开了这些重负,专心的正陪同刘和视察着攻守城武器的制造进度。

    作为合肥军中的“参谋长”,别的事情刘刘晔可以丢给别人,这件事是却需要他亲力亲为。

    只见二人来到一片重兵把守的地域,一群群工匠们各自忙碌,材料的运送有条不紊。刘和好像很感兴趣,便对刘晔笑问道,“已经过去了十几天的功夫,不知道事情进行到了哪一步了?打造过程中可还有什么困难?”

    刘晔微微一笑,摇摇头道,“其实打造的过程并不困难,最难的一步是图纸的复原,以及后面的试验改进。。”

    “哦?那最快什么时候能造成第一架?”刘和好奇地问道。

    刘晔神秘一笑,“主公请跟我来。”

    刘璟跟他走进一座大帐,一下子愣住了,只见大帐摆放着一架巨大的石砲,几名工匠正在忙碌地检查,此物正是传说中的“霹雳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