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中文网 > 携美女闯三国 > 第三百七十八章 真君子现身被感化

第三百七十八章 真君子现身被感化

八哥中文网 www.bgzw.com,最快更新携美女闯三国 !

    此人姓管名宁字幼安,乃是北海郡朱虚县人。管宁乃高洁傲岸之士,其割席断交的故事,被人传为美谈。

    管宁与华歆、邴原少时交好,三人并称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

    管宁曾与华歆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毫不理会,仍举锄刨去,如锄掉瓦块石子一般。管宁的行为,恰巧被一旁的华歆看到,他旁若无人的把金子捡起来。见好友不劳而获,管宁面现鄙夷的神色。华歆刚要将黄金揣入袋中,瞟见管宁蔑视自己,心中暗呼羞愧,忙不迭的将金子扔回到田中。

    还有一次,管宁与华歆同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豪华马车从门外经过。管宁旁人问,依旧专心致志的苦读。华歆却禁不住街上人群赞叹声的诱惑,放下书本跑出去观看。见华歆面带羡慕之色,自门外回转,口中还喃喃赞叹不止。管宁摇了摇头,取剑割开席子,与华歆分而坐之,并一脸郑重的道:“我们志向不同,不可再做朋友了!”

    从这两件小事,足以看出管宁的道德标准之高尚,但他以同样的道德观来交友,未免太过苛刻,李毅当年南下寻访名士,听张英讲述管宁割席绝交时,他心中也不禁迷茫。但管宁言行一致,是毋庸置疑的正人君子,这比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私下却无比肮脏龌龊之伪君子,不知要强出多少倍。

    中原战火不断,使逃难者川流不息的赶往辽西。而辽西仍在大汉掌控之中,存在诸多变数,李毅又不想与朝廷开战,便只将辽西郡作为跳板。而此次危机证明,辽西的不稳定性依然存在,太史慈等便以无法安置为由,希望其奔赴建平。

    管宁自幼丧母,少年时期父亲也病故了,他是无牵无挂,与好友邴原、王烈、刘政等结伴而行。闻李毅贤名,管宁便想一探究竟,步入中年的王烈精于世故,便决定于辽西隐居。邴原、刘政不愿与朝廷抗衡的反叛为伍,也未和管宁同行。

    只身一人赶往建平,见到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与途中饿殍遍野,破败凋零的惨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管宁被眼前这世外桃源所震撼,他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对腐朽的汉庭,管宁已是深恶痛绝,他不抱任何幻想,曾经只想做一名隐士。当来至建平后,李毅美名广为传颂,无比对他交口称颂,管宁的拜访之心更盛。

    谁想来到李毅家中,只有管家梁伟。李毅早就感觉梁二这名字太俗,但不好主动将比自己大着十岁的兄长改名换姓。随着梁二接触的全是上层人物,他逐渐觉得自己的名字不雅,都做了李府的管家,怎么也得换一个名字吧!才想到李毅这位专家。

    李毅早已成竹在胸,他脱口而出道:“名伟,字文雄,雄伟乃身体雄壮魁梧也!”

    斗大字不识一箩筐,见这个名字极是响亮,梁伟当然十分满意,免不了对李毅一番赞颂。

    梁伟虽没什么才学,但他见多识广,看得出管宁也是饱学之士,便想把他留住,便将李毅称颂了一番。最后梁伟叹息一声道:“我家主人逢大事必躬亲!此次刚远征北海返回,得知大运河已经开工,便又马不停蹄的赶往了松辽平原!”

    “修建大运河!”管宁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他禁不住又问有关运河的情况。梁伟的见识无法与管宁相比,他又无法目睹,被管宁问到了短处。但他眼珠一转道:“听闻运河浩大,先生若前往目睹,定能大开眼界!”

    看着李毅这简陋的房舍,与这热情好客的管家,再想到被人广为称颂,管宁忍不住要目睹一眼李毅的尊荣,看看他是真君子,还是披着名不副实的伪装。管宁又踏上了寻访之路,经过一路跋涉,一月后,终于在松辽运河的工地上寻找到了李毅。

    当见到心中期盼的明主,正在百姓中间,手握着板锹挥汗如雨。管宁不由得惊呆了,他不敢相信面前的情景,心中暗叹道:天下间还有此等君子!

    正在挖土的李毅,听得管宁前来拜访,他真是惊喜万分,慌忙将铁锹抛到一边,忙不迭的沿着深沟旁的小路奔到了地面之上。

    管宁见李毅飞跑而来,忙前迎几步,深施一礼道:“管宁闻君之贤名已久,便生出拜见之心。今日一件果然不同凡响,令宁敬佩之至!”

    李毅人才极度匮乏,他思贤若渴,终日盼望能有能人志士前来投奔,但这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没想到自己脚踏实地,将建平经营得有声有色,随着名声远播,真的有名士奔来。而且眼前这位是洁身自好,大名鼎鼎的管宁。李毅忙上前回了一礼道:“原来是贤名远播的幼安兄,不知先生到此,李毅礼数不周,还请先生海涵!”李毅忙整理刚穿于身上的衣衫。

    管宁不拘泥常理,更欣赏李毅与民同甘共苦,他那会在意小节,微微一笑道:“李将军何必客气,将军用实际行动,证实了传言的真实性,将军的一心为民,令宁钦佩万分!”

    二人脾气秉性相投,真有相见恨晚之感。由于工地喧闹嘈杂,李毅挽着管宁之手,两个人亲亲热热,来到一处林荫下,坐于民工歇息的大石之上,促膝长谈。

    管宁学识渊博,经史子集无所不通,他三句话不离本行,随着话锋一转,谈起了之乎者也。

    李毅是理科生,而且是严重偏科的理科生,对文学不感兴趣,特别是古文更是机械的背诵,应付高考了事,从都是不求甚解。到了大汉后,秉着各尽所长,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便将舞文弄墨之事,全部扔给了张英,他将以前背下的诗词歌赋也忘了许多。

    而且李毅不愿借用,恐落个欺世盗名之徒,他一时无言以对,只能听管宁滔滔不绝的高谈阔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