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中文网 www.bgzw.com,最快更新重生之耕读传家 !
自一九六八年的二月起,八岁的宋云锦和宋朝阳开始跟着钟书翰老爷子学习书画,两小只到镇上钟老爷子家里学习,由宋城负责接送。
每天天还不太亮的时候,爷三就出发了,送到钟家之后,把自行车停在那里,宋城就扛着麻袋到黑市里交易去了。
黑市的流动性非常强,被公家识破一个,众人就又换地方了。不过,这一年多来,宋城早已与买家互相熟悉。风声紧的时候,都装作亲戚直接到顾客家里交易。一年多的时间,宋城早已跑遍了云市管辖的所有县和镇,当然,每到一处都做好了伪装。
宋奶奶和叶芝兰则在家里忙活,两小只一般是在傍晚时分回家,宋家三个大人把教两小只学古代文史知识的事也一并委托给了钟老爷子。
两个小家伙每日到镇上系统学习书法、绘画,兼及古代文史知识,宋奶奶、宋城、叶芝兰则在生产队里干活挣公分。
队里的活不能落下,宋城只能在送两小只到钟家之后在镇上交易了。只有在休息一整天的时候才有机会到其他镇上、到县里、到市里去交易。
“狸奴几下偷翻书,何时听得螗蜩鸣?”地球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至北回归线,此时已到夏至节气。
这一天,宋云锦姐弟都没有去上课,钟老爷子昨天决定放他们一天假。两小只就在家里过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也即最古老的节气。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北半球在夏至日白昼最长、夜晚最短。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冬至馄饨(饺子)夏至面”的说法,以及“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之说。宋奶奶和叶芝兰婆媳一大早就起来煮夏至面了。
夏至面的品种很多,南北方各不一样。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菜熬面、肉丝面、油渣面、三鲜面、肉丝炒面、过桥面及夏季的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
“奶奶、妈妈,早安,今天煮了什么面?”宋云锦循着香气而来。
“奶奶、妈妈,煮了什么面,好香啊!”宋朝阳紧接着宋云锦,跑进厨房里,兴奋地询问道。
“哈哈哈(?ω?)hiahiahia,小锦、阳阳,你们猜猜看是什么面,谁猜对了,就多一个煎蛋。”宋奶奶笑道。
“我先来,我先来!”宋朝阳兴奋地蹦哒。
“好,那就让你先来吧。”宋云锦说道。
“我闻到了肉香味,肯定有肉丝面,还有阳春面,三鲜面!”宋朝阳使劲地嗅着弥漫在空气中的香气。
“姐姐,到你了!”宋朝阳朝着宋云锦的方向抬了抬下巴。
“那我猜有阳春面、肉丝面、三鲜面、打卤面和炸酱面。”宋云锦不假思索。
“小锦说的完全对!奖励你一个煎蛋。”说着,就在锅里摊了一个煎蛋,放到三鲜面的那只碗里去了。
“姐姐的鼻子比大黄、大黑、大白它们的鼻子还灵!”宋朝阳输给了姐姐,也没有不开心,反而佩服他姐姐的“狗鼻子”!
“哈哈哈哈~~”,这话逗得三个大人大笑不已。
宋云锦嘴角抽了抽,“小弟,我之所以能猜对,是因为前两年奶奶都是按照我们一家人的口味来做的,不是靠闻出来的。”
“哦”,宋朝阳努了努嘴,端了他的那碗肉丝面去了大厅。
至于宋朝阳口中的大黄、大黑、大白就是宋家养的三只中华田园犬。
宋云锦五岁的时候就想着养狗了,狗是她最喜欢的动物,特别是柴犬,还有中华田园犬、金毛、柯基、二哈,她都很喜欢,只可惜上一世除了中华田园犬之外,其它的只看过没养过。
三只小狗已经三个月大了,是宋城到县城里卖东西的时候救回来的。三小只被人遗弃在垃圾堆旁,它们的母亲那时已经断气了。宋城把它们的母亲就地埋了,抱着它们回了宋家。
抱回到宋家的时候,三只小狗非常虚弱,宋云锦喂了它们空间里的灵泉才让它们变得活蹦乱跳的。经过三个月的精心喂养,三只小可爱已经长得毛光水滑、膘肥体壮了。
大黄、大黑、大白,顾名思义,它们的毛色分别是黄色、黑色和白色的,而且毛色很纯,几乎没有杂色。毛光水滑的,特别好rua!
因为喝过了灵泉,吃的全是灵泉饲养、喂养长大的食物,三只小可爱都开启了灵智,特别懂事,简言之,它们“成精了”!
如果有识货的人经过,看到宋家用灵泉和含有灵气的食物喂狗,一定会捂住心脏,肉疼地叹一声“暴殄天物”、“人不如狗”的!
吃过夏至面,宋奶奶带着一家人去了青云山上祭祖,祭品就是五大碗面。
自古以来就有在夏至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被纳入古代祭神礼典。到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在夏至日去祭祖了,但宋家仍保留着这个习惯。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到了一九六九年的一月上旬,大队长刘大勇通知全生产队的人——过几天将有知青到青云村生产队插队。
随后,刘大勇组织队员们建造知青点,争取在知青到来时有地方安置他们。
“支书,知青具体什么时候到?有多少人?”有队员问道。
“县里说是大概四五天就到,分配给我们队的有17位知青。”刘大勇答道。
“人咋这么多?!”
“时间怎么这么赶?!”
“怎么都不早点通知?”
……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有的抱怨时间紧,有的感叹来的人多。
不过抱怨归抱怨,大家还是争分夺秒地盖起了四间泥瓦房,安置从他乡远道而来的知识青年们。
知青到来的那天,正好是在上午,宋云锦和宋朝阳姐弟跟着全生产队的大人、小孩,一起去凑了个热闹。
县里派了一辆运输车把知青送到他们插队的生产队里。
众人都在村口里等着,当运输车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小孩们都欢呼雀跃,不停地鼓掌。当车在众人面前停下来的时候,小孩子们都涌到车边,摸着车,有的还想爬到车上去,可惜被家里的大人给拎了回去。
宋云锦和宋朝阳都在最后面站着,旁观着这一幕。
司机打开车门,走下车来,生产队的干部们走上前去,跟他握手,寒暄了起来。
知青们也陆续从车上下来,宋云锦努力挖掘自己的记忆,试图辨认出这些人。不过,毕竟已经隔了十多年了,很多人的面孔已经忘掉。
但有些人还是印象深刻的,比如最后回城的那一位,比如抛妻弃女的、抛夫弃女/子的那几位,又比如考上京城大学的那一位。
当然啦,也有好几位是生面孔的,宋云锦来之前就觉得这一世来的人不会跟上一世来的人一模一样的。
生产队干部们与司机寒暄完毕,走到知青们的面前。领头的一位叫莫涛,家境不错,宋云锦记得上一世他考取了江华市的一所大学。
考取京城大学的那位叫江源,家庭成分不太好,家里是做生意的,所以不太合群,宋云锦见到他的时候他通常都是独来独往。
江源扫视着四周的人群,感觉刚才有人在注视着他,他的感觉一向很敏锐,但这次却没能发现是谁在盯着他。
司机向知青们介绍生产队的干部们,双方互相结识了,司机完成任务就开着车走了。刘大勇等人带着知青们到了才竣工的知青点。
9位男知青,8位女知青,双方各两间屋子,男方的一间屋子要多一个人,多一个人的那方脸色都不太好看。
不过,队里这样安排,他们又人生地不熟,因此都不敢轻易与队里起争执,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
宋云锦觉得青云村生产队的干部对知青们已经是相当好的了,四五人住一间屋子,还是新盖的。想当年,她上大学的时候都是八人寝的呢!
知青们安置好以后,刘大勇等干部给他们说了以后的日常任务——下地挣公分之后,就都告辞了。
宋云锦跟着凑了个热闹,也带着宋朝阳回家去了。
“奶奶、爸爸、妈妈”,宋朝阳飞奔进门,大黄、大黑、大白三只也飞奔着出来,在宋云锦和宋朝阳脚边蹭来蹭去。
宋云锦于是停下脚步,一个接一个地撸着,光滑细腻的毛毛,哇,真是让人欲罢不能啊!
“怎么样啊,小锦、阳阳,看到知青们有什么感受吗?”宋城问道。
“爸爸爸爸,我没什么感受!”宋朝阳挠了挠头,说道。
“爸爸,我为自己生活在乡下感到庆幸。”宋云锦答道。
“是啊,你们长大了都不用当知青去别的地方插队。”叶芝兰感叹道。
宋云锦确实觉得庆幸,不用到未知的乡下去插队。因为一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生活,与那里的人磨合就比较费心思。知青们虽然是同伴,但平时也颇多矛盾,她这个人又最不耐烦妥协、让步之类的事,所以上一世朋友不多。
知青们从来到的第二天开始,就与队员们一起下地干活挣公分养活自己了。知青们毕竟都来自城市,绝大部分都没干过农活,第一天出工就把他们累得够呛。不过,凡事习惯了就好,干农活嘛,做的多了、做习惯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