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中文网 > 唐朝贵公子 > 第二百四十七章:一个不留

第二百四十七章:一个不留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八哥中文网 www.bgzw.com,最快更新唐朝贵公子 !

    终于,天上压顶的乌云化作了雨水,大雨倾盆而下。

    天地之间,宛如水帘,无尽的雨水倾泻在大地上。

    苏定方不得不让将士们进入这些无人的茅屋里躲避。

    可是,这茅屋哪里能遮蔽什么风雨?不少雨水滴答滴答地落下。

    李世民对此恍然不觉,他叹了口气,对陈正泰道:“这样的大雨继续下下去,只怕灾情更加可怕了。”

    陈正泰脸上露出少有的阴沉之色,道:“恩师,这村里的人”

    李世民面上没有表情:“朕想,他们大多已逃亡了吧,只是但愿,这样的大雨,不至再让他们产生什么灾祸。”

    李世民脸色有些苍白,他又一字一句地道:“我们在扬州城时,你可见到流民?”

    陈正泰摇头:“并不曾见到,倒是一副太平景象。”

    李世民冷冷道:“是啊,真是太平景象。朕乏了,歇一歇吧。”

    陈正泰不禁担心起来:“这里遮不住风雨,不如”

    “不用啦。”李世民摇头:“朕也不是吃不得苦的人。”

    陈正泰不免对李世民感到佩服,虽说李世民身经百战,曾经绝对也没少吃过苦的,但做了皇帝这么久,却依旧吃得了苦!

    于是当日睡下。

    到了次日清晨,经过一夜的雨水洗刷,这诡异的村落里多了几分平和,只是没有鸡犬相闻,不见鸡鸣狗吠而已。

    苏定方带人造饭,李世民却已起了,叫醒了陈正泰。

    此时天色放晴,竟是万里无云,雨过之后,江南的湿润空气,让人神清气爽。

    李世民遥望着蔚蓝的天空,却是皱着眉道:“朕看那些奏疏,都说百姓们安乐,灾情赈济的很及时,你是詹事,想来也看过奏报的。”

    陈正泰心里说,我看的奏报还是三个月前,还没更新呢!

    他不敢说自己还堆积着数不清的奏疏,只干笑道:“是啊,学士依稀记得。”

    “看来你的记忆还不如朕呢。”李世民摇头道。

    此时他恢复了常色,只是眉头之间,总是带着几分隐隐不妙的感觉,他随即道:“为了赈济,朕令房卿自然关东调了七万石粮。青雀和越州,扬州等地刺史,也纷纷上奏,说是自江南紧急调了三万石粮。”

    “朕在想,受灾的不过是区区数县,想来这些赈济的粮食是足够了。去岁的时候,关中遭遇了蝗灾,朝廷到现在还未恢复,这些粮,还是房卿家东挪西借来的。”

    李世民的语气很平静:“他们说,此次水患,其中这高邮县受灾最是严重。可这一路来看,哪怕是高邮的灾情,也并没有想象中这般的严重。”

    这是实话,奏疏里,高邮县已经成了一片泽国。

    可实际上呢,这一路行来,受灾肯定是有的,可要说是真正遭遇了什么大灾,总觉得有些浮夸,因为灾情并没有想象中的严重。

    陈正泰只是拼命点头,这个时候他自是不能多说什么的。

    李世民感慨道:“灾情是有,却不至这样的严重。该给的粮也都给了,朕可以松一口气。”

    他说罢,背着手,踱了几步,还想说什么,远处却有一队人马来了。

    李世民只眺望着远处曲幽的小道,见远方来了人,方才振奋了精神,总算可以看到人了。

    随即,有十几人已进入了村落,这些人完全不像受灾的样子,一个个面带油光,为首一个,却是小吏的打扮,似乎察觉到了村落里有人,于是大喜,居然指挥着一个泼皮一样的人,守住村子的通道。

    而后大呼大叫着道:“人来,人来”

    等他见着了在外的李世民,又见这里有许多匹马,眼里便更是发亮,挺身上前道:“尔等何人,可是高邮的嘛?”

    李世民见了这小吏,心里略有失望,他以为村中的人回来了。

    李世民便道:“我等不过是途经此地”

    “村中之人呢?”小吏叉手,显然并不将李世民放在眼里,他以为李世民是来往的客商。

    李世民眉微微一颤,耐着性子道:“我们来时,这里就没有人烟。”

    “胡说,没有人烟,人还会不见了嘛?现在高邮发了大水,越王殿下为了这赈济的事,已经是焦头烂额,成宿的睡不着觉,扬州刺史吴使君也是忧心如焚,此次需固守住河堤,若是河堤溃了,那万千百姓可就万劫不复啦。尔等分明是私藏了村民,和那些刁民们沆瀣一气,却还在此伪装是良善之辈嘛?”

    小吏声色俱厉,眼睛却已是直勾勾地盯着一辆辆马车,那马车里厚厚实实的,却不知装着什么。

    他挺着肚皮,声音更加的洪亮,道:“真是不知好歹,这村中徭役者当有七十五人,可迄今为止,只押了十三个,其余的人,既是逃了,你们便休想走”

    他大声出言恫吓,李世民却对他的叫嚣恍若未觉,心思却好像在别处,李世民抓着那七十五人的字眼,不由道:“这样的小村落,人丁不过百人,竟要七十五人服徭役?”

    小吏冷笑:“谁和你啰嗦这样多,某不是已说了,越王殿下和吴使君为此而忧心如焚,现在到处征募人赈济灾情,怎么,越王殿下的诏令也敢不听吗。”

    他说着,发出了很为嚣张的冷笑,不自觉地走到了马车边。

    此时见苏定方等人纷纷围拢上来。

    苏定方等人没有李世民的旨意不敢妄动,只在旁冷笑旁观。

    这小吏见这商队的人多,倒也并不畏惧,毕竟他是官府的人,在高邮县,偶遇的客商,比这庞大的商队也有的是,平日里,他倒不敢轻易勒索商贾,毕竟敢出来行商的,绝不会是小角色。

    可现今不同了,现今高邮遭灾,越王殿下和刺史吴使君亲自坐镇,非要赈灾不可。

    有了赈灾的名义,便可无往而不利!

    这扰乱赈济的罪名,可不是谁都可以担待得起的。

    他到了一辆马车边,笑嘻嘻地道:“这个时节,还带这么多的货物嘛?哼,我看这车中一定有鬼,今日定要查一查才好。”

    于是,气势汹汹地掀开了货车上的乌蓬,他的面上还是笑嘻嘻的,身后几个帮闲也都跟着笑。

    倘若真有什么名贵的货物,自己等人一番恫吓,商贾们为了息事宁人,十之八九要贿赂的。

    如若不然,就将带走的商贾给带回衙里去,现在灾情可是刻不容缓,管你是什么人,能大的过越王殿下嘛?

    于是他毫无顾忌地伸手将这乌篷揭开了。

    一打开,他还笑嘻嘻地想说什么。

    可随即他的脸色骤然变了。

    整整一车的货,竟都是弓弩,还有一箱箱的弩箭,除此之外,还有刀枪剑戟等物。

    这些武器,个个都格外的耀眼,一看都是精钢打制,甚至是扬州骠骑府的府兵所用的武器,跟这车中的比起来,便如破铜烂铁一般。

    小吏是何等人,他啊呀的一声,瞬间就觉得不对劲了。

    这样的制式武器,可不是寻常人可以用的,而且还是这样多,而自己眼前所见的,不过是冰山一角。

    此时便是猪,他也晓得情况有些不对了。

    下一刻,他软哒哒地跪在了地上,朝李世民叩首道:“不知郎君是哪里的官,我我有眼不识泰山”

    李世民冷冰冰地看着他,却是道:“我方才问你,这样的小村落,不过百户人家,何以需抽丁七十五之多?”

    “这这”小吏大汗淋漓,在李世民的冷视下,忙道:“照朝廷的规矩,徭役是三户抽一丁,只是今岁高邮大灾需要人力,越王殿下”

    “不要提越王。”李世民冷声打断,眼眸微微阖起,眼睛似刀子一般:“就算是守护河堤,又何须这么多的人力?再者,此地并没有成为泽国,灾情也并不曾有这样严重,尔虽小吏,难道连这点见识都没有嘛?”

    “这这”小吏越发的觉得不对劲了,那一句不要提越王,说话间,倒似是对越王殿下很是不屑一般。

    他心里嘀咕,这莫非来的乃是御史?大唐的御史,可是什么人都敢骂的。

    他便哭丧着脸道:“水患确实是不严重,实际上,却需大量的人力修补一下新乡的河堤。”

    李世民皱起眉头,眼中浮出狐疑之色:“这又是何故?”

    小吏的口气很理所当然:“因为那里乃是高邮邓氏的田啊,邓氏的田都在那呢。”

    李世民的眉头皱的更深了:“这与赈济有何干系?”

    “邓氏您也不知?这可是扬州大族,家里不知出了多少官,其中一位大儒邓文生,更是名冠江南,越王殿下甚是敬重他,他还教越王殿下行书呢,这这在扬州,可是传为了一段佳话的。此次发生了水患,邓氏的田偏在低洼处,岌岌可危,因而需要赶紧疏通河道,免得将田淹了。越王殿下他他礼贤下士,邓先生又名满江南若是他家的田淹了”

    李世民听到此,并没有陈正泰想象中那样的勃然大怒。

    反而面上带着难测的冷静,他徐徐道:“就算如此,何以这村中不见一人?

    小吏战战兢兢的,越发觉得对方的身份有些不同,牙关打颤地道:“从前徭役,官府尚还提供一顿餐食,可这一次,因为是遭灾,官府便不提供了。让他们自个儿备粮去再有河堤上辛苦,这些刁民们吃不得苦”

    李世民似乎隐忍到了极点,额上青筋暴出,突然道:“只怕杨广在江都时,也不曾至这样的地步吧。”

    “什什么?”小吏没明白李世民的意思。

    李世民随即道:“朝廷赈济的粮,还未调来扬州?”

    小吏在李世民的怒目下,心惊胆跳地道:“调,调来了不过扬州的贤达和高门都劝说越王殿下,说是现在高邮等县,还未到缺粮的时候,不妨将这些粮暂时寄存,等将来百姓们没了吃食,再行发放。越王殿下也觉得这样办妥当,便让扬州刺史吴使君将粮暂存在府库里”

    “好,好得很,真是妙极。”李世民竟是笑了起来,他摇了摇头,只是笑着笑着,眼眶却是红了:“真是处处都有大道理,桩桩件件都是理所当然。”

    小吏努力地让自己稳住心神,好不容易挤出了一点笑容,陪笑道:“敢问使君是哪里来的官?既来了高邮,没有不去拜见越王的道理,不妨我这先去报县令,先将使君安排下来,等越王殿下日理万机,闲暇下来,再与使君相见。”

    李世民突然冷冷凝视小吏:“你还想走吗?”

    这声音冰冷,吓得小吏魂飞魄散。

    小吏尴尬笑道:“使君这话说的,我乃高邮县刑房”

    李世民却在此时,竟已是拔出了腰间的剑。

    不等小吏反应,李世民已是极娴熟地一把揪住小吏头上的发髻,小吏不得已,仰起脸,他觉得眼前这人,力道极大,哪里是什么御史,自己浑身动弹不得,最可怕的是,一切来得太快,快到小吏甚至还未察觉到危险。

    李世民手中的短剑,已是刺入了他的喉咙。

    一道血注,便如喷泉一般涌出,溅射在泥泞中。

    小吏没死透,等李世民将他踢开,他还在地上不断的抽搐,眼睛拼命地张大,胸膛起伏着想要呼吸,可每一口气,血水便又喷出。

    最终,小吏不再动弹。

    陈正泰站得很近,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看到杀人,一时脑子竟是懵了,顿时他觉得有些反胃,尤其是闻到本是在造饭的炊烟,那一股股肉香传来,令他干呕了一下,浑身觉得毛骨悚然。

    那些小吏带来的帮闲们见了,都吓得脸色煞白,转念要跑,可此时,却像是感觉自己的脚如桩子一般,盯在了地上。

    李世民已轻描淡写地将短剑抛在了地上,看都不看地上的小吏一眼。

    他似乎有些后悔,当然,后悔的不是杀人,而是以自己的千金之躯,竟是亲自杀小吏这般的土鸡瓦狗之辈。

    他只平静地道:“一个不留。”

    本是在一旁一直默不作声的苏定方人等,听到了一个不留四字,已纷纷取出短剑,那几个帮闲还不等求饶,身上便已经多了数十个窟窿,纷纷倒地毙命。

    陈正泰这才发现,方才苏定方这些人,看上去似是叉手在旁看热闹一般,可实际上,他们早已在悄然无声的时候,各自站住了不同的方位。

    无论是那小吏还是其他的帮闲,其实早已被盯死了,无论他们是死是活,其实早已成了案板上的肥肉而已。

    那远处,一个守在村道的帮闲察觉到了这里的情况,啊呀一声,转身要逃。

    苏定方也不急,好整以暇地到货车里取了弓箭,弯弓,拉弦,搭箭一气呵成,而后箭矢如流星一般射出。箭矢一出弦,苏定方看也不看目标,便将弓箭丢回了货车里。

    下一刻远处那人直接倒地。

    气绝。

    陈正泰不断地深呼吸。

    若不是因为带来了个背包,还有自己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知识,陈正泰发现,和这个时代的这些人相比,自己简直和废物没有区别。

    李世民随即淡淡地道:“餐食好了吗?”

    张千忙道:“好了。”

    “吃吧。”

    张千很快给李世民端来了早食,顺道给陈正泰端了一碗。

    是肉羹。

    这肉香扑鼻而来,可陈正泰感觉胃里翻腾得厉害,只想呕吐啊。

    李世民突然看向他道:“为何不食?”

    陈正泰这才回过神来,错愕地看着李世民,一时无言。

    李世民却轻松地笑道:“你呀你,你可忘了,当时你可是每日给朕修书,问朕食否。”

    陈正泰努力地使自己平静一些,才道:“恩师,我们待会儿赶路,去见越王师弟?”

    李世民目光幽幽,语调里带着别样的意味:“他真是朕的好儿子啊。”

    陈正泰尴尬一笑,道:“越王师弟一定是被人蒙蔽了。我想”

    李世民却是目光一冷,打断道:“蒙蔽与否,一丁点也不重要,那些逃亡的百姓,受到的惊吓无法弥补。那道旁的枯骨和溺亡的女婴,也不能死而复生。现在再说这些,又有何用呢?天底下的事,对便是对,错便是错,有些错可以弥补,有一些,如何去弥补?”

    陈正泰此时也不由得很是感触,眼中多了几分郁郁,叹了口气道:“我万万不曾想到,原来赈济这样的好事,也可以成为这些人敲骨榨髓的借口。”

    李世民已是三下两下的吃完了早食,随即站了起来,苏定方等人也吃饱喝足,他们很有默契,将一个个尸首聚在一起,寻了一些火油来,又堆了干柴,直接一把火烧了。

    李世民始终都显得冷静,竟还轻松地对陈正泰道:“现在,我等便算是杀官的罪囚了,倘若高邮县海捕,朕是主犯,你便是胁从。”

    别开玩笑了。

    陈正泰心里很鄙视他,王法不就是你家的吗?

    叫一声月票,你敢给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