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中文网 > 大汉龙骑 > 第二千零七十四章 平定扬州(105)

第二千零七十四章 平定扬州(105)

作者:皇叔刘司马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八哥中文网 www.bgzw.com,最快更新大汉龙骑 !

    桂阳战场很无趣,但是两人很快发现了一个较为有意思的情况,那就是桂阳军突然从侧翼派出了一支部队,对于桂阳军这个决定最初徐晃和管亥都有些看不明白,不理解正面都有些抵挡不住九江军的他们为什么会做出分兵的决定,但随着战争的发展,二人终于看出了桂阳主将的的目的是什么了。

    就这一瞬间,两人齐齐相互对视了一眼,那感觉就好像看到了什么神兵利器一般,毕竟在此之前桂阳军以及九江军的主将可是没少被两人小瞧,可从现在的情况看起来,桂阳军的主将,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尤其是他此时居然派兵从侧翼牵制九江军,尽管两军正面已经杀得不可开交,可是桂阳军出其不意的布置,还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将正在全力进攻的九江军立刻从侧翼撕开了一个口子,将九江军直接分成了两部。

    不得不说,这一道秣陵的下达,几乎决定了战斗的胜负,奈何在九江军的反击之下,桂阳军对九江军的包围并没有形成,很快被围的那部九江军就被救了出来,两人心中叹息,不得不说桂阳军的战斗力是真的太不堪了,如果这个时候是他们秣陵军的话,那九江军必败无疑,当把九江军一刀分为两段的时刻,秣陵军就会立即合围,不顾一切先将围住的九江军全部消灭,然后在转而对付剩下的九江军,但可惜桂阳军的想法是好的,可却没有结束战斗的实力。

    虽然战斗最后以九江军被救出而结束,但这个结果还是惊出了孙策一身冷汗,本来是对桂阳军占据了一定优势的,现在他们彻底感受到了桂阳军的威胁了,孙策还敢再战斗下去吗,还敢不顾一切的发起进攻吗?

    桂阳军这次出击虽然失败了,但是下一次呢,吸取了经验的桂阳军绝对不会再给九江军任何逃走的机会,孙策深信这一点,可是随着将领们退下依旧不依不饶,非常的不服气来看,他们并不甘心就这样失败,如果对面是秣陵军,那输了他们也认了,毕竟实力不济,可明明敌军的实力如此不堪一击,他们却是在都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压制,更不要说构成直接的威胁了。

    不服气,这个时候但凡有点血性的将领都不会服气,有点上头,不战胜桂阳军绝不罢兵,但孙策已经真的没有这个想法了,他相信如果周瑜在,以二人的默契,他一定会劝自己撤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但现在他生死不知,而在他身边的那些大将们又死的死亡的亡,剩下的这些,多半都是粗鄙莽夫,唯独能入他眼的还是潘璋,奈何他的分量太轻了,甚至连他自己都有了冲动了,压根就没有打算要撤退的意思。

    如果是其他人孙策可能还真不会太在乎,但潘璋代表着自己的弟弟,或者说代表了孙静以及整个孙家,这一仗打的不是胜负,而是颜面,如果连这一仗都拜了,那孙家也就是算是连最后的颜面都丢的一干二净,被天下人笑话,成为一些人茶余饭后的笑谈。

    孙家从此颜面无存,而如果只是丢他孙策自己的面子,那他到真的不会考虑太多,已经这样了,他还又什么身份在乎这些,但是此刻已经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的事情了,而是整个孙家的颜面。

    孙策乃是豁达之人,喜欢与帐下玩笑,但同时他也识人更善于用人,虽然有些时候喜欢自行其事,不喜欢有人被人指手画脚,去教他该怎么做事情,但是在九江之战失败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不是他改变了多少,而是他不改变不行,因为所有人都把失利怪罪于他独断专行。

    所以自此以后孙策不管在遇到什么事情都会与众人商议,这在以往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毫无用处的做法,因为这么做指挥让机会从身边溜走,但是现在他必须要这样做,因为他首先要让帐下看到自己的改变,虽然他很不屑,但人在屋檐下,他必须先学会忍耐甚至是隐忍。

    对此孙策没有什么好辩解的,成王败寇,他败了,失利的原因每个人都能说出许多,所以矛头也就都指向了他,虽然他不想承认,但是这个时候或许连孙策自己心中也有所怀疑,甚至也相信是他造成这一切。

    不仅是身边的人以及家人连他自己其实都想要有所改变,可有些事情又哪里是那么容易改变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更何况他们败给秣陵军难道真的只是孙策自己的原因,绝对不是所以他的转变不仅没有朝正确的路上行走,反而走进了死胡同,这样走下去,不仅不会让孙策走出一条光明之路来,反而会让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没有回头路。

    很多时候听人劝,广纳意见没有错,但是一定要分清甚至要明白这个时间点一定是在战前准备一场大战之前,就好像刘澜当他决定对某人比如孙策作战时,他会先由军师府制定作战部署,如果是非常隐秘的战斗,那么知晓消息的人数就只限于几个人,而通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只有四个人知晓内情,张昭、关羽、徐庶以及陈宫,再加上刘澜,他们五人就会把作战部署制定完毕。

    张昭负责后勤,粮草以及民夫的招募,关羽负责整军,而徐庶和陈宫则制定作战计划,最后交由刘澜审核,这个审核就是由他来把关,如果可行,那么就关羽再出兵,而到了战场之上,一切那就都是关羽自己负责了,刘澜不会干预,是胜是败,他都不会去干预,就算干预,可能关羽也不会听,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而孙策现在的情况,其实是与关羽的情况有点类似,如果他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多听听身边人的意见那肯定是没有错的,可如果到了战场,凡是都要商量甚至是等这些人去发表自己的意见,那时你会发现会有无数种意见去左右你的判断,反而会让你犹豫不决,如果是战前这样的情况逐一排除选择合适的计划是可行的,因为有时间,但在战争进行时,任何拖延时间的行为都会影响最后战斗的结果。

    令出于一人,在战场之上,或者说战斗进行之中,一切都必须也只能由主将去决定,哪怕他做出了一个看上去是错误的命令,可是这个时候如果身边的人不断的去对他进行建议,要让他去更改在某个人眼里的错误时,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必败无疑的。

    孙策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他以前在战役之前没有与自己的舒服甚至是朱治等人去进行任何的商议,而现在在战斗进行时,他却又要去听取他们的意见,那发生的情况自然就会是无数种,有劝着要立即退兵的,而同样也有要立即发起进攻的,甚至连先让部队进行休整的建议都有,五花八门,孙策听谁的?

    看看他们的身份,都有一定的分量,如果继续争论下去,那不用问,这一仗必败无疑,好在孙策在关键时刻做出了自己的决定,没有让这样的情况蔓延下去,当机立断,不得不说孙策终归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将领之一,而一名优秀将领的特质,毫无疑问肯定就是当机立断的能力。

    越是在关键时刻,越是优柔寡断越是婆婆妈妈,就越会走入绝境,这样的将领刘澜可见过太多了,最典型的就是可能就是袁氏兄弟了,袁绍是属于优柔寡断,而袁术则完全就是瞎指挥,三次徐州之战,有几次是因为他瞎指挥导致最后的失败,若不是他,刘澜还真不敢保证能在三次徐州之战中都取得了胜利,最后还夺取了寿春。

    袁术是自己找死,虽然不清楚是什么样的环境和经历让他变成了这样,反正给刘澜的感觉就是他好像是没有长大的孩子,看样子确实已经是四十不惑的人了,可这并没有让他变成理智成熟之人,相反,也许是内心阴暗一面,让他对任何人不管是周围的亲人还是陌生人,刻薄无情。

    这或许是袁家的传统,要不然无法解释袁氏兄弟性格之中的相同之处,真要比起冷酷残忍,袁绍还是差了袁术十万八千里,袁绍虽然有他性格的弱点,但他对百姓却可以称得上爱民如子,而袁术那是真不把百姓当人看,其残忍暴虐的手段几乎都用在了百姓的身上,好似只有用这样的方式,方才能够让他愉悦,可这样取乐的方式非但没有让他找道乐趣,反而让他变得阴毒和冷血。

    当然孙策显然与袁氏兄弟不同,但是他所遇到的经历,却让他走向了一个错误的方向,如今的孙策沉默少语,尤其是在周瑜失踪之后更是很少说话,没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哪怕这个时候周边的人不断建议要继续进攻桂阳,但他依旧没有开口,到底是答应还是拒绝,是同样还是反对,没人清楚,因为以前的孙策,他们还能猜透他的心思,而现在他想些什么,无人知晓。

    孙策就这样一直沉默着,最后还是孙静开口了:“继续进攻!”他话又刚落,周围的所有将领好似便心灵神会了一样,立即率军出击,那样子就好像这道命令不仅不是孙静所下,反而是孙策亲自下达一样。

    这些人当然清楚孙静的深意,他就是怕孙策反对,所以才用这样的方式来使得孙策没有反悔的余地,而孙策也好似默认了一般,没有劝阻,也没有反对,就这样默默的看着他们,好像比任何人都更期待接下来会发生的一切,只不过他是想欣赏胜利还是失败,那就只有他自己的心里明白了。

    对于自己的叔父孙静,孙策说不上喜欢,但也谈不上讨厌,毕竟父亲死后和他成年及冠之前,他才是孙家真正的依靠,顶梁柱,他们兄弟能够茁壮成长,离不开叔父的羽翼庇护,但或许从小说教的原因,孙策成年之后就很少按照叔父的意思去做了。

    在他看来,雏鸟要飞向蓝天,肯定不能一直都在叔父的庇护下,相反要靠自己去冲向蓝天,但孙静也有自己的想法,毕竟是他看着孙策长大的,他的意见你不能全部统一,但最少要尊重。

    但孙策没有,但凡是他要做的事情或者是建议他做的事情,孙策一定反对,这就让他非常生气甚至是生气了,翅膀硬了,连亲叔叔的话都不听了,如果打小孙策就叛逆忤逆他,或许孙静也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可自打他独自领兵之后,他们的关系好像就疏远了。

    庐江之战,围城数年,本来都是江东氏族,做事没必要那么绝,可年轻气盛的孙策却不管不顾这些,陆家百十口人全部死于此战,陆康更是因此站而一病不起,最终病死榻前,孙家与陆家结了死仇,这样的事情,就说他孙策干出来的,但关键是最后他卖命攻打的庐江,袁术最后却出尔反尔任命了刘勋为郡守。

    也就是说孙策因为这一仗,不仅得罪了陆家,还没有获得过任何好处,可是如果他听自己的,那么就不会有这些事情,毕竟孙静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一切早就想好了,如果他能按照他的办法做,那最后不仅不费一兵一卒白得一座庐江,还能继续与陆家保持紧密的关系,关键是孙策的庐江太守之位,也能够顺利得到。

    因为迟迟打不下庐江,所以才是让袁术履诺的大好机会,你直接拿下,袁术履诺还成,反悔那不是鸡飞蛋打?但这些话孙策不听,他干生气也没用,去找嫂子吴氏也没有办法,一句孩子大了,我也无能为力,事情也就这样过去了。

    而现在嫂子吴氏着急了,可已经没用了,无力回天,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