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中文网 www.bgzw.com,最快更新大汉龙骑 !
张勋其实还想在对他叮嘱一番,可以说杨弘现在的杨弘让他对其改观了很多,他不知道以后两人是否会成为知交,但在此刻,他们将并肩而战,所以有些话就没必要说,毕竟杨弘可以说是毫无保留的在帮助他,而他若是在小人一样的提些什么条件,那目前两人缓和的关系很可能急转直下,以杨弘的的为人,瞬间就会变得再度紧张起来,会不会把他再当做什么对手且不知,但是以他的手腕,如果使些手段,那他就算不被他害死,也得恶心个够呛。
可以说以往的杨弘如果给他留下的是阴险的一面,打压同僚在行的话,那么这一回杨弘是真的让他刮目相看,从这一点可以看得出他这人虽然人品上有缺陷,但是对主公却是绝对的忠心。
就好像与曹操的谈判,能对曹操放弃那么大的的利益,并说服曹操同样他所提出的条件,这一点可不是谁来都能做到,就算是阎象也未必能有这个能耐,毕竟两家联盟的事情很简单,可是在分割利益上面要谈论却很难,如果只是五五分配,甚至是我四曹操六,别说是人了,是头猪也不会太差。
可正是在妥协的条件实在有限的情况之下,双方能做出让步的余地都不大的大形势之下,他让曹操几乎让出了足足两成利,这一点连他都叹为观止。
当然了能让曹操出血,又哪那么容易,而是要寿春付出近十十万石的粮食供应,但最初的情形却是袁术要付出的只不过是五万石粮食,这个条件袁术是同意的,只是杨弘很巧妙的利用了现在曹操缺粮这一关键,顺势而为罢了,只不过又增了不到区区五万石粮食的条件,换来了彭城国。
这样的条件怎么看都是大赚特赚,但是五万石粮食看起来不多,可是十万石,对现在的袁术其实也算得上是一大笔军需了,真因为如此,袁术最初其实是想拒绝的,相比于五万石粮草,一个彭城国对他的诱惑是真的有限,但当杨弘听到了这样的消息之后,却被吓了一大跳,他是真不知道袁术是怎么想的又或者是身边是不是有人进了谗言,让他放弃了用粮草换彭城。
当然不能否认袁术的一些考虑并没有错,首先粮草现在就要给予曹操,而彭城那是日后击败刘澜才能到手,两相对比,显然用这样的条件作为交易筹码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却让曹操有了足够的军需,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但是杨弘又怎么可能用这样的条件来换取彭城国呢,先期的五万石粮草那是一早就说定的,不然要给曹操送过去,可这剩下的五万石粮草,完全可以在徐州之战快结束又或者是结束后在给。
而且用五万石粮草换来彭城国,显然不是亏而是大赚特赚的,当然前提是最终真的能将刘澜击败,这样一来的话,以彭城国的人口,要得到五万石粮草用不了一年,这样划算的买卖,哪有拒绝的道理。
可以说这样的条件乃是双赢,曹操得到了急缺的粮草军需,而袁术拿下了徐州大半,各得所需,可以说杨弘是最清楚也是最明白现在寿春需要的是什么,你可以说他做人有些无耻,没有任何的底线,但是在对袁术这一点上,他是没有毛病的,也难怪曹操会把他视作郭嘉第二,这样的人,不能为我所用,就必须尽早除之,因为这样没什么底线的人,你根本就不知道他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可以说,正是杨弘一力说合,不仅说服了曹操跟说服了袁术,使得两人能够真正的放弃以往的各种成见,最终能够以诚相待,为共同进攻徐州而努力。
可以说,就像杨弘说的那样,在这件事情上,几乎所有人都站在了他对立面,不赞同这样的一个条件,甚至如阎象几人,更是剑诀反对,其实这些人有没有私心,并不一定,他们只是更理智一些罢了,但是经过这么久的失利过后,袁术已经变得对杨弘无条件的信任了,一些人的反对对他的影响还真的没有杨弘做出的努力大,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不管双方谁的决定正确,其实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现在的杨弘就算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袁术也会无条件信任。
因为他已经完全意识到了自己连着败给刘澜的关键所在,虽然他一早就心知肚明,可是有些事情他必须要考虑一下平衡,不然的话没有真正能遏制杨弘的人,也同样会是个麻烦,但是他发现这样的遏制毫无作用,反而让他错失了大把良机,最终导致寿春有旦夕灭亡的风险,你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还能如何选择。
他已经没有任何选择了,只能无条件信任杨弘。而且杨弘也抓住了他的心思,寿春在经过数次大战之后,最缺的就是人口,彭城国用五万石粮草换来,还是在徐州之战后,这样的买卖为什么不做?
他仔细考虑过,袁庶子为什么能成势,不仅是因为有冀州这个大粮仓嘛,在冀州之战那么大的劣势之下,损失了何建国的情况最后都能够反败为胜,不就是因为没有后顾之忧嘛,在看曹操,兵精将猛,为什么现在这么憋屈,没有主公的粮草军需,当年的兖州之战,如果不是袁绍对他的帮助,他早就败在吕布手中了,哪能有今天?
反过来在看刘澜,辽东军大杀四方,不真实因为他占据了富庶的徐州,人口众多,完全能够养他的部队,支撑三番五次的大决战,而刘澜最关键的一步则是将广陵百姓迁移到被破坏的几个郡,使得徐州的无主荒地被彻底利用起来,有这样的后勤保障,刘澜能败?
反观寿春,就不一样了,要知道刘澜的部队那可是都从辽东、丹阳招募,在徐州真正招募的部队其实并不多,所以几次大战过后,对徐州的根本并不会有多大的动摇,可寿春就不一样了,那可都是在寿春招募的兵员,而这些人去当了兵,那么能耕种土地铲除粮食的农夫百姓就自然减少,如果他们活下来还则罢了,可连着被刘澜大败,惨死了近五万人,这样规模的兵力损失,对寿春根基的动摇简直就是翻天动地的。
要知道损失五万人就意味着损失了十万壮丁,因为不光是战死五万这么简单,你还要进行一个补充。
第一次徐州之战,他补充了足够的兵力,可第二次徐州之战过后,就没有那个能力了,不是不想补,是在是寿春没有壮丁了,再补只能派女子去冲锋了。
现在寿春完全是靠着以前的老本支撑着,所以要改善目前的现状,人口甚至比地盘都关键,袁术明白,而杨弘更看的透彻,属于他用了曹操的软肋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因为他们的家底是够撑一两年的,如果拿下徐州,得了徐州五郡的三郡,那他们缺少的人口就算是彻底的得到了一个补充,五万石粮食换来了彭城国,一年就能回本,如果加上其他两郡,一季就能赚回来这五万粮食,而且这并非是他们送出的五万石粮草,曹操拿下五万石粮草,虽然是为了解燃眉之急的无奈选择,可过后的结果无疑是坐吃山空,但他们多了一个彭城,以后为他们创造的利益,可是这五万石粮草是几倍几十倍甚至是几百倍。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谈判啊,把一切都算计到了,就算是那些反对之人,虽然口上不服输不同意,可心底里是真的服气,五万粮草相比于彭城国,可真算不上什么,不值一提的代价。
而且杨弘最最深谋远虑的,远不止这些,如果曹操迫不及待的要除掉他真的治所因为他与郭嘉一样,那这个借口其实真是站不住脚的,可是如果两人在徐州之战同时都想到了进攻对方占据徐州全境的话,那么曹操就不得不去担心这个杨弘了。
曹操的粮草到底缺口有多大,袁术不会知道,张勋也不会明白,但是在费县的杨弘却清楚。
一些人的反对对他的影响还真的没有杨弘做出的努力大,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不管双方谁的决定正确,其实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现在的杨弘就算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袁术也会无条件信任。
因为他已经完全意识到了自己连着败给刘澜的关键所在,虽然他一早就心知肚明,可是有些事情他必须要考虑一下平衡,不然的话没有真正能遏制杨弘的人,也同样会是个麻烦,但是他发现这样的遏制毫无作用,反而让他错失了大把良机,最终导致寿春有旦夕灭亡的风险,你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还能如何选择。
他已经没有任何选择了,只能无条件信任杨弘。而且杨弘也抓住了他的心思,寿春在经过数次大战之后,最缺的就是人口,彭城国用五万石粮草换来,还是在徐州之战后,这样的买卖为什么不做?
他仔细考虑过,袁庶子为什么能成势,不仅是因为有冀州这个大粮仓嘛,在冀州之战那么大的劣势之下,损失了何建国的情况最后都能够反败为胜,不就是因为没有后顾之忧嘛,在看曹操,兵精将猛,为什么现在这么憋屈,没有主公的粮草军需,当年的兖州之战,如果不是袁绍对他的帮助,他早就败在吕布手中了,哪能有今天?
反过来在看刘澜,辽东军大杀四方,不真实因为他占据了富庶的徐州,人口众多,完全能够养他的部队,支撑三番五次的大决战,而刘澜最关键的一步则是将广陵百姓迁移到被破坏的几个郡,使得徐州的无主荒地被彻底利用起来,有这样的后勤保障,刘澜能败?
反观寿春,就不一样了,要知道刘澜的部队那可是都从辽东、丹阳招募,在徐州真正招募的部队其实并不多,所以几次大战过后,对徐州的根本并不会有多大的动摇,可寿春就不一样了,那可都是在寿春招募的兵员,而这些人去当了兵,那么能耕种土地铲除粮食的农夫百姓就自然减少,如果他们活下来还则罢了,可连着被刘澜大败,惨死了近五万人,这样规模的兵力损失,对寿春根基的动摇简直就是翻天动地的。
要知道损失五万人就意味着损失了十万壮丁,因为不光是战死五万这么简单,你还要进行一个补充。
第一次徐州之战,他补充了足够的兵力,可第二次徐州之战过后,就没有那个能力了,不是不想补,是在是寿春没有壮丁了,再补只能派女子去冲锋了。
现在寿春完全是靠着以前的老本支撑着,所以要改善目前的现状,人口甚至比地盘都关键,袁术明白,而杨弘更看的透彻,属于他用了曹操的软肋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因为他们的家底是够撑一两年的,如果拿下徐州,得了徐州五郡的三郡,那他们缺少的人口就算是彻底的得到了一个补充,五万石粮食换来了彭城国,一年就能回本,如果加上其他两郡,一季就能赚回来这五万粮食,而且这并非是他们送出的五万石粮草,曹操拿下五万石粮草,虽然是为了解燃眉之急的无奈选择,可过后的结果无疑是坐吃山空,但他们多了一个彭城,以后为他们创造的利益,可是这五万石粮草是几倍几十倍甚至是几百倍。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谈判啊,把一切都算计到了,就算是那些反对之人,虽然口上不服输不同意,可心底里是真的服气,五万粮草相比于彭城国,可真算不上什么,不值一提的代价。
而且杨弘最最深谋远虑的,远不止这些,如果曹操迫不及待的要除掉他真的治所因为他与郭嘉一样,那这个借口其实真是站不住脚的,可是如果两人在徐州之战同时都想到了进攻对方占据徐州全境的话,那么曹操就不得不去担心这个杨弘了。
曹操的粮草到底缺口有多大,袁术不会知道,张勋也不会明白,但是在费县的杨弘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