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中文网 www.bgzw.com,最快更新大汉龙骑 !
吴县之战刘澜其实并没有太过关心,他更在乎南城县的纪灵,可张飞那边迟迟没有消息,反而是随着太史慈主动出击之后一系列的战斗传来让刘澜有些吃惊,尤其是阳羡之战,最为惨烈,最后太史慈更是不得不被迫撤往毗陵,这一仗有些惨烈,五千人阵亡了足足两千人,而且还有三百骑兵。
但就最终的结果来看,消灭了数万敌军,这一仗就战役来说,应该是胜了,而且这还是在没有张颌的支援之下所创造的战果,虽然惨烈了些,但就最终的结果,应该给前线浴血奋战的士兵们给予嘉奖,可是对于太史慈做出诱敌出战的决定,刘澜却持着不同看法,为什么他不等张颌支援而来?
而且还是先撤往毗陵,又来到阳羡,如此前后不一的举动,才造成了现在这一战况,整整两千人的伤亡代价,刘澜必须要搞清楚所有情况,所以他已经传书给太史慈,让他将此战的动机、目的从突袭毗陵到阳羡之战原原本本写一份战略纲要及总结给他。
于此同时,高翔的内卫营也同时启动,调查真相。高翔还在他大哥陈到那里,现在负责内卫营的一切事宜之人乃是副统领高翔,此人当年因对诸葛亮进行打劫被刘澜收编,这些年一直在徐盛帐下效命,后来在吕布攻打沛县时,因功嘉奖,而当时又是刘澜改组内卫之时,便把他从沛县调到了徐州,待内卫彻底改革,高翔由副统领晋升为统领之后,他也就跟着晋升为了副统领。
在刘澜启动内卫之后,整部内卫的机器便开始运转起来,这些年由内卫营调入各军为佰长、千长甚至因功晋升为将领者不在少数,他们的存在,除了战时敢打敢冲之外,还肩负着和平时对伍长以上的军中将官进行指导以及对士兵们进行识字扫盲的教授。
但刘澜对他们的运用却少之又少,几乎从来没有动用过他们,因为他们的存在从一开始就不是监军,更是监视各位将领,刘澜用他们到军中,只是单纯的因为他们军事素质过硬,都留在内卫,浪费人才,而且还压着底下人才爬不上来,当然他也不是没有一些私心的,类似太史慈今次这类的情况发生,他也想着能够及时掌握一些情报,在通过太史慈的战略纲要做出准确判断。
内卫的消息传来的很快,很多内幕被一一挖出,未过几日,太史慈传来的纲要,却只提了他对于出兵的动机。
看着两份截然相反的结论,刘澜气得直接就将两份帛纸扔到了高翔的头上:“谁,是谁在说谎?”刘澜真的是动怒了,这是高翔这么多年以来头一次见到刘澜如此生气,虽然刘澜生气动怒的情况时有发生,可没有一次是现在这个样子,择人而噬,要吃人一般。
“末将以为两人说的都可能是太史慈发动阳羡之战的动机!”帛纸就在高翔脚下,可他连看一看都不敢,更不要说去捡了,以前就常听人说伴君如伴虎,现在他是越来越有此感触了,战战兢兢的说道,主公这些年虽然不能说变化很大,也不能说喜怒无常,但有一点却变得越来越严重,那就是喜欢掌控一切,居高临下的感觉却越来越严重,也许这一切都是因为权利的变化而变化,他可有容忍将领在战时做出任何决定,但他却绝不可能允许将领欺骗他,对他来说,犯了错,并不可怕,可把他当傻子一样糊弄,那是绝不可能容忍的。
“你这话是给你的人撇清关系了,是太史慈在隐瞒了?”刘澜抬起头,一对鹰目盯着他,内卫士卒被派往各衙门和部队,为了什么,不是去监视这些将领,是收集情报,他害怕自己的耳目被闭塞,有他们,自己刻意在想要知道哪里出现的情况时,就能够准确知晓哪里发生了什么,毕竟现在没有新闻媒体,更没有网络电话,他能掌握的情况,就只能别人来说,靠自己去看,而他所看到的,未必就是真相,反而极有可能会是某些人想要让他看到的一些真相。
就拿糜竺收丝,他怎么能保证是按照和百姓一早谈好的价格收丝,而不是糜竺强买强卖?还有他那个纺织厂,雇佣了那么多女工,他们的待遇他们的利益又如何能够保障,刘澜听糜竺汇报还是自己去看,去问,会听到真相还是能问道真相?
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而这才是内卫存在的初衷,对敌也对内,虽然这事儿完全可以由督油负责,可就大汉朝现在的体制,早已经烂到了骨子里,而刘澜现在又不太可能做出太大的变革,就算是在沛县他增设了许多分管属官,比如工曹商曹,可如果有人正要欺上瞒下,很简单。
但他却没想到,内卫第一次居然会在军队中使用,要知道就算是徐晃那边,刘澜都没有启用过一次,可现在呢,高翔一句这两份文书都可能是太史慈发动阳羡之战的动机就把内卫的事情都撇了个干干净净了,毕竟内卫要知道主将太史慈出兵的动机很难,他不了解太史慈所写的内容正常,可是张颌信上的内容,内卫都知道的清清楚楚,为什么太史慈故意隐瞒?
“将军,也许子义将军也有难言之隐,毕竟……”
“你不必给他求情,我比你清楚,这一仗败了,但也胜了,这一仗胜了,可又称得上惨烈,我是要夺吴郡,他说的不假,那么既然张颌看出来了,为什么子义没有看出来,而且张颌书信之中也说得很清楚,是指责太史慈为什么没有继续在吴县对许贡进行牵制,而是撤回了毗陵,那么张颌对他的指控就是成立的。”刘澜说着对高翔道:“去给我找一份吴郡地图来。”
“诺。”刘澜出征,向来都带着一口大箱子,以前里面会放着几十本书,可现在随着内卫发展的范围所来所广,描绘出的各郡各地地图越来越多,在箱子之内,新制地图几乎就占据了全部空间,至于书籍则彻底成为了过去式。
转到内帐之后,高翔在木箱之中找到了吴县地图,拿到刘澜面前,后者摊开地图,盯着上面吴县与毗邻的方向看了两眼,太史慈对于他出兵想法,不牵强。
看到地图之后,高翔发现刘澜好像并不是那么生气了,或者说,因为自己刚才那番话,好像让他觉得这事不是太史慈的问题,高翔有点搞不懂了,首先他并没有为内卫开脱,他只是阐述事实罢了,可难道就因为如此,刘澜就原谅了太史慈说谎?
他有点琢磨不透刘澜,也确实猜不透刘澜的心思,更跟不上他的心思:“张颌啊,虽然话说的有些激动,可终归是为了吴郡,而太史慈呢,因为敌众我寡,又听说了张颌要来,回师毗陵,你说他当时真是信中这么个想法么?”
太史慈信中的内容,他都看过,自然清楚里面写了什么,点点头,道:“末将以为,太史慈的怀疑虽然不无道理,可许贡未必就有胆略突袭秣陵,就算他突袭秣陵,也绝不可能攻下秣陵,所以太史慈将军,未免有点小题大做了。”
“不不不,他这叫老成持重,防患未然,既然明知张颌要来,那就没必要去冒这个险,你说那个时候如果许贡正的丧心病狂进了秣陵,就算不攻打秣陵城,可要袭击亭里,对我们也是不小打击。”
“主公说的是,是末将愚昧。”
“可接下来了,他就因为张颌信中的那番话,就去攻打阳羡了!”刘澜找不到别的可能,这是唯一他能想到的结果,不然按他的说法,去了毗陵,觉得不安稳,所以才又取了阳羡,可去了阳羡,既然许贡避战,那他最好的选择就是等张颌来后,在做决断,可他呢,明知寡不敌众,却百般挑衅,最好逼得许贡与他决一死战,灰溜溜的又逃回了毗陵,如果这事儿是发生在张颌到后,那我肯定要给他计头功,可发生在当下,死了两千人,难道他不该为此事负责吗!”
“主公所言甚是,这太史慈确实有些冲昏头脑了。”
“现在就传书给他,阳羡之战,太史慈轻兵冒进,致战损两千,特罚俸半年,充作阵亡将士之抚须,以儆效尤,请功之赏,尽数下拨!”
“诺!”
“文书要这么写,可还得提点他一下。”
“提点?”
这个高翔确实不适合在身边,不说是徐庶,就是陈果,也一早就明白他的心思了,说道:“难不成下次让他再瞒我,这事要杜绝!”
“诺!”
刘澜看他的样子,摆摆手,实在不放心,是以他把太史慈的帛纸拾起,接过提笔在帛纸落款写下来‘忠贞义烈’四字,可就在交给高翔时,却停了下来,他还真怕太史慈歪解了,又让高翔把内卫的那张帛纸交给他,一模一样,又写下了忠贞义烈四字,这一回,太史慈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随即才交给了高翔,道:“让你的人把这个亲手交给他,他看了也就明白了。”
“诺!”
高翔一连说了三个诺,才终于除了大帐,一身的冷汗,直到此刻他都没有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主公是气消了还是还怨着太史慈瞒他,如果是还怨着太史慈,那就不会是简简单单的罚俸了,按照刚才盛怒的样子,只怕就是斩首都不为过,可如果是气消了,那这提点的四个字可就有点瘆人了,这可是句句诛心啊,忠贞义烈这四字送给太史慈,不就是说太史慈不忠不贞不义不烈吗,这不是逼着太史慈自尽么,可就像刘澜所说的那样,他还是太不了解刘澜了,忠贞义烈这四字评语是奖,是对太史慈本战身先士卒的口头褒奖,但这样的奖励同时也是大棒,当他看到自己已经知晓了张颌信中内容之后,他就会明白,日后就不可能再敢瞒着他。
这是对他的一种震慑,让他收起那些小聪明,而刘澜要的结果,是让他改改那易怒的臭毛病,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那个好人心收起来,他不清楚太史慈为什么没有提及张颌,是怕自己责罚还是为了在自己面前掩饰,甚至是为了不牵连张颌进来,他这样的想法都太天真了,不仅于事无补,反而还可能让事态变得更严重。
本来一件在普通不过的事情,若非是他隐瞒,也不会演变成这样,而且对于张颌,对此次事件也不能置身度外,若不是他那份连修饰也不修饰的书信,太史慈也不会鲁莽的就去攻打阳羡,对他也要以示惩处,但必须要圆滑一些,不然他和太史慈的梁子也就算是彻底结下了,所以给张颌这份惩处文书,就有些难写了,刘澜要仔细斟酌斟酌。
而就在他考虑着这份书信该如何提笔之际,在南城的纪灵终于动了,对于消灭纪灵,现在已经事关九江之战的关键,可以说这一战乃是九江之战的核心与关键,只有这一战胜,他们才能够安稳回返秣陵,才能够坐镇秣陵,不仅防备袁绍,更要攻打吴县与会稽。
所以一切的行动,都是以南城,不,是以余汗县为主,至于其他地方,包括吴县,对他来说现在都不重要了,毕竟那些地方投入的兵力并不多,而九江可是集结了他三分之二的兵力,只有把这三分之二的兵力都收回去,才能在袁绍南下时与他有正面对峙的可能。
到了那时,徐晃从辽东出击,关羽带领着他的摄山营北上青州,赵云坐镇徐州,张飞南下,黄忠以调停者进入豫章,当然张飞、黄忠两人是可以无限期拖下去的,但不管如何拖,一切都在按照最新的部署在进行着,而现在刘澜的目光从吴县转向了余汗县,因为纪灵如徐庶所预料的那样,率军到了那里。